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Literaturnobelpreis für Mario Vargas Llosa

2010年10月7日

生於秘魯、擁有秘魯和西班牙雙重國籍的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已被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而今年此項殊榮的確花落他家,還是讓不少人感到驚訝,尤其是略薩本人。

https://p.dw.com/p/PYsw
秘魯作家略薩獲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圖片來源: AP

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iosa)已有74歲。人到晚年才獲此殊榮的略薩其實創作生涯開始的很早。他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城市與狗》時只有26歲。這部小說以秘魯一所軍校為背景,略薩在書中抨擊諷刺了秘魯的上層社會,小說發表後立即在秘魯引起爭議。

1936年3月28日,略薩生於阿根廷,父親是電台記者。略薩很早發現了自己對寫作的興趣,並開始為秘魯的多家報紙和廣播電台寫作。之後略薩專注文學創作,並積極關注和投身政治。

Peru Schweden Großbritannien Russland Nobelpreis Literatur 2010 Mario Vargas Llosa
略薩曾是卡斯楚的追隨者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先是擁共 後來追求自由

如同當年眾多拉美知識分子一樣,略薩是卡斯楚革命的鐵桿擁護者。而在1971年"拉美文學爆炸"主將之一、古巴詩人帕迪亞遭驅逐後,略薩徹底改變了對共產主義和任何形式的政治崇拜的看法。不久前,略薩接受阿根廷媒體採訪時還說,"我熱愛自由!"也正因此,略薩作品的主題之一是抨擊獨裁統治,無論是左右哪一派。

略薩是一位視寫作為一種激情表達的作家,也是高產作家,發表了無數小說、散文,而且再三告誡讀者,無論一位政治領袖多麼有魅力,也不要被其權力慾望迷惑,拜倒在其腳下。略薩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以及現代資本主義理想都持懷疑態度。而也許正是這種批判的態度和人道主義的信仰,讓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決定,將此殊榮授予74歲的略薩。

NO FLASH Plakat mit Bild des Literatur Nobelpreisträgers Mario Vargas Llosa
法蘭克福書展略薩作品展台圖片來源: DW / Usi

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在決定獲獎人選時,向來不只考慮選擇文學界有傑出貢獻,而是對社會同樣有巨大影響力的、批判性的作家。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女作家赫塔‧米勒在作品中描述羅馬尼亞的德國少數族群的悲慘命運。2006年的獲獎者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也是著名的異見作家。還有2000年的得獎人、中國異議作家高行健等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決定,也體現了奧斯陸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想釋放的政治訊號。

曾競選秘魯總統

1990年,略薩曾競選秘魯總統。雖然沒有成功,但至少證明他不僅是一名文學巨匠,也是在普遍被社會主義政黨統治的拉美洲少有的新自由主義的代表。而略薩與另一位拉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82年獲獎的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關係也因政治觀點不同而降溫。其實這兩位拉美作家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相近的文學哲學和創作歷程以及成名道路。這兩位作家都屬於現實派作家,認為有義務讓讀者瞭解"更高境界"的真相。略薩自己曾說,"寫小說是反抗現實和上帝的起義。小說要深入到現實生活、普通民眾之中。"換句話說,小說要成為歷史的真實再現。

作者:Gisa Funck 譯者:謝菲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