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第二次世界大戰編年史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5年1月2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始於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由此開始的一場戰爭,在此後若干年裡席捲了所有大陸的大部分國家和人民。讀者可以從這個簡略的編年史中,追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發展階段。

https://p.dw.com/p/69KU
希特勒發動的二戰最後為也德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圖片來源: dpa

至1945年年底,戰爭造成了嚴重災難:一億一千萬士兵中有兩千七百萬士兵犧牲,此外有兩千五百萬平民被殺害。這場戰爭中一個特別的災難是德國對歐洲猶太人種族意識形態滅絕的遠征。六百萬猶太人成為那場遠征的犧牲品。

戰爭還徹底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德國、日本,甚至英國和法國都失去了他們的世界大國地位,淪為二流國家。東歐國家則成為蘇聯霸權的附庸。美國變成一個世界強國,戰後,她承擔的義務擴展到世界各地。美蘇兩國在戰爭結束以後的冷戰時期敵對了幾十年。

1937年

7月7日為了開始日本-中國的戰爭,極端的日本軍官把日本士兵和中國士兵之間在北京附近盧溝橋的一次交火當作藉口(戰爭一直持續到1945年9月9日)。

1939年

8月23日希特勒-史達林條約: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普和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很晚以後,世界輿論才獲悉這個協定中的秘密附加條約。該條約確定了現存國家如波蘭被消滅後這兩個國家之間的邊界。

9月1日德國軍隊長驅直入,進軍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9月3日英國、法國對德國宣戰。

9月5日美國宣佈中立。

9月17日蘇聯進軍波蘭。

9月27日隨著華沙宣佈投降,德國的波蘭遠征結束。

9月28日德國和蘇聯外長在莫斯科簽訂瓜分波蘭的條約。

10月12日第一批猶太人從德意志帝國被押往波蘭。兩周後,黨衛隊(SS)第一次宣佈一個黃色的星星為猶太人的標誌。

11月8日有人在慕尼黑企圖用炸藥包暗殺希特勒失敗。

12月14日蘇聯因為進攻芬蘭被開除出國際聯盟(1920-1946)。

1940年

3月27日亨利希‧希姆萊(黨衛隊的頭子)下令建立奧斯維辛集中營。

4月9日德國軍隊進攻丹麥和挪威。不宣而戰。

5月10日德國軍隊侵入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法國北部。幾天之後,西部戰場的第一階段在所謂的閃電攻勢之後結束。

6月3日德國空襲巴黎。11天後,德國兵佔領法國首都巴黎。

6月17日蘇聯佔領波羅的海東岸國家。

8月13日德國開始空襲英國。

9月13日義大利進攻北非,在東部非洲繼續進攻。

9月23日日本開進印度支那。

9月27日義大利、日本和德意志帝國簽訂三大國條約。

11月2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向各國提供反侵略者援助。

11月15日華沙猶太人隔離區(Ghetto)被一道牆封鎖起來。猶太人區建於1940年年中。不僅華沙的猶太人被送到那裡,而且還有波蘭其他地區、納粹暴力統治下的德意志帝國地區和其他國家的猶太人。11月,猶太人區裡大約有三十五萬猶太人。

11月20日匈牙利加入三大國條約。

1941年

1月6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在一封致美國議會的通告裡宣佈了「四大自由」(言論和表達意見自由、進行宗教活動自由、免除匱乏自由和免除恐懼自由)。

1月14日墨西哥政府宣佈,她把對泛美主義聯盟成員國家的進攻看作是對墨西哥的進攻,率先反對納粹德國的同情者(NS-Sympanthisanten)。

2月12日埃爾溫‧隆美爾在德國軍隊進入利比亞之後來到非洲,接受了德國非洲軍團司令職務。

3月1日保加利亞在德國政府施加壓力情況下加入三大國聯盟。

4月6日德國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

4月9日英國空軍用美國提供的炸彈轟炸柏林。德國進攻波蘭之後,美國首先表示中立。從1940年起,在「現金支付和非美國船隻運輸」(Cash and Carry)原則基礎上,美國允許向盟國,尤其是向英國提供武器。1940年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再次當選之後,加強了這種支持。這個政策的要素之一是「借貸、出租法案」(Lend Lease Act)。這條法律允許從美國的民族利益出發向致力於戰爭的國家「出借」武器和物資。

13日匈牙利參加對南斯拉夫的戰爭。

6月1日英國軍隊佔領巴格達,一周之後,開進敘利亞。

6月16日美國政府要求關閉所有的德國領事館。

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這次遠征不宣而戰。作為盟國站在德國一邊的有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義大利,幾天之後芬蘭亦加入戰爭。

6月24日德國天主教主教會議支持對蘇聯的戰爭。

7月12日英國和蘇聯簽訂援助條約。

9月11日美國艦隊接到命令,在美國保護水域向德國艦只射擊。美國驅逐艦「Greer」號在冰島以北與德國潛艇「U-652」號率先交火。

9月30日德國的莫斯科攻勢開始。

10月3日教皇皮烏斯七世反對在德國實行絕育手術和種族主義的婚姻規定。

12月5日英國向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宣戰。同一天,紅軍對德國的莫斯科攻勢發動反攻成功。此刻,德國軍隊離莫斯科大約30公里,但在此後的數周裡,撤退了250公里。莫斯科沒有被征服,也沒有再受到損害。

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攻擊美國夏威夷珍珠港軍事基地。一天以後,美國向日本宣戰。德意志帝國和義大利12月11日向美國宣戰。

12月11日中國向日本、德國和義大利宣戰。

12月20日阿道爾夫‧希特勒呼籲為德國在東線的軍隊捐獻冬衣。

1942年

1月1日,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訂協約,在這個條約裡,她們承擔責任,不與軸心國(德意日及其盟國)簽訂特別和平條約。

1月20日柏林「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nz):黨衛隊、帝國安全總局、德國國家社會工黨(NSDAP)和各大部最高級代表商談在計劃中的流放和屠殺歐洲猶太人時如何協調行動(最後解決猶太人問題)。

3月8日荷蘭軍隊在爪哇(Java)投降。因此,印度尼西亞完全處在日本控制之下。

4月18日美國空襲東京。

4月24日德國空軍接到命令,轟炸英國的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城市,即使它們在軍事上並不重要。

6月8日日本潛艇封鎖了澳洲的纽卡斯爾港。

9月13日史達林格勒戰役開始。

12月2日從義大利流亡美國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恩裡科‧費米(Enrico Fermi)成功地控制並計算了原子分裂。費米是參與發展原子彈的科學家之一。

1943年

1月14日卡薩布蘭卡會議開始。在十天的會議上,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一起研究了如何繼續進行戰爭以及戰爭之目的。

1月31日/2月2日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德國國防軍被圍困在兩個盆地宣佈投降而結束。

4月19日猶太人區開始起義。為了把那些在難以描繪的艱難困境中生活的猶太人驅趕到一起,黨衛軍部隊沖進猶太人區。然而,黨衛隊卻被一個很小、但很堅定的戰鬥組織擊退。直到黨衛隊和國防軍使用大部隊、經過四個星期的戰鬥之後,這次起義才被擊潰。根據黨衛隊的報告,有5萬6千多猶太人被殺害。

5月13日德國非洲集團軍在突尼斯的英國和美國軍隊面前宣佈投降。

5月24日德國海軍在北太平洋中止潛艇戰役。

7月24日重新對漢堡進行沉重的轟炸並且一直延續到月底。總共投下了幾十萬枚水雷、爆炸炸彈、桿狀炸彈、磷燃燒彈和磷燃燒桶。3萬人死亡,其中有5千多兒童。城市的一半被摧毀。空襲漢堡是盟軍迄今為止發布的最嚴重的轟炸令。

7月10日盟國軍隊登陸西西裡島。在此之前,對該島和南義大利進行了不間斷地空襲。盟軍的登陸動搖了墨索裡尼的地位。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在法西斯黨外尋找墨索裡尼的反對者並與之聯繫。

7月25日義大利獨裁者本尼托‧墨索裡尼被剝奪權力並被逮捕。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授權組織新內閣。7月28日羅馬電台宣佈法西斯主義的終結。

10月13日義大利向德國宣戰。

11月28日德黑蘭會議開幕,約瑟夫‧史達林(蘇聯)、F.D.羅斯福(美國)和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在這次會議上首次見面。

12月26日羅斯福和丘吉爾舉行第二次開羅會議。此外,他們試圖說服土耳其總統伊斯梅特‧伊諾努(Ismet Inn),讓他的國家參戰。嘗試失敗。土耳其繼續保持中立。

1944年

1月5日義大利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宣佈退位,把政府權力交給王儲烏姆貝爾托(Umberto)。

1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Normandie)登陸並組成由5千多艘戰艦、1萬4千多架轟炸機和殲擊機組成第二條陣線。

7月20日斯道芬伯格上校暗殺阿道爾夫‧希特勒失敗。

8月1日華沙起義開始:鑑於德國管理機構和德國平民在蘇聯軍隊逐步推進的情況下撤退,波蘭國家軍在Tadeusz Bor-Komorowski將軍的領導之下開始進行反佔領鬥爭。黨衛隊的執行懲罰的部隊和特種部隊以最野蠻的方式率先攻擊了起義者並大批處決了他們。根據希特勒的命令,華沙被繼續夷為平地。10月2日,Bor-Komorowski將軍被迫投降。

8月25日羅馬尼亞向德國宣戰。同一天,德國將軍迪特裡希‧馮‧考爾梯茨(Dietrich von Choltitz)在巴黎宣佈他指揮的軍隊投降,把城市交給法國將軍菲利普‧萊克勒爾克(Philipp Leclerc)。

9月19日芬蘭和蘇聯達成停火協定。

10月21日美國軍隊攻佔亞琛(Aachen)。在戰爭中,德國的一個大城市第一次落入盟軍之手。許多居民並不持反對態度站在士兵對面,而是把他們看作解放者。

12月31日匈牙利的與政府對立的政府向德國宣戰。

1945年

1月27日紅軍解放了奧斯維辛集中營。被關押在裡面的大約還有7千人。集中營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毀滅營,因此被看作納粹(國家社會主義)的大屠殺即Holocaust的象徵,有6百多萬猶太人成為集中營的犧牲品。光被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就有130多萬人。其中大約90萬人被運到那裡之後直接送入毒氣室或者被槍殺。另外有20萬人死於疾病、營養不良和被虐待,或者在進行醫學試驗之後不久即被送進毒氣室殺害。

2月4日富蘭克林‧D.羅斯福(美國)、溫斯頓‧丘吉爾(英國)和約瑟夫‧史達林(蘇聯)開始舉行雅爾塔會議。鑑於在歐洲的直接勝利,這幾個政府首腦一起商討了如何塑造戰後時代的問題。此外,他們還研究了戰爭在亞洲如何盡快結束。

2月13/14日在2月3日轟炸柏林2萬2千人死亡之後,盟軍開始轟炸德勒斯登。死亡人數不明:估計可能在6萬至24萬5千人之間。

2月15日英國軍隊到達萊茵河一帶,前線寬度達15公里。3月2日美軍也到達萊茵河。

3月10日轟炸東京,8萬人死亡;市內20平方公里內一片火海。

4月12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逝世之後,哈裡‧S.‧杜魯門上台執政。

4月16日蘇聯軍隊開始進攻柏林。從4月25日起,城市即被完全包圍。雖然抵抗顯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但是,黨衛隊的「流動法庭」仍然強迫繼續戰鬥,每一個士兵、每一個沖鋒隊隊員和希特勒少先隊隊員,凡是拒絕繼續戰鬥的,均被他們處死。

4月25日美國和蘇聯軍隊在托爾高(Torgau)會師。

4月28日前義大利獨裁者墨索裡尼被一個游擊隊員槍斃。

4月30日阿道爾夫‧希特勒在柏林自殺。

5月4日德國在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部隊投降。7日接著在法國蘭斯(Reims)無條件投降。

5月8日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地點:卡爾斯豪斯特(Karshorst)。停止一切戰鬥行為於5月8日23點零1分予以確認,適用於一切德國軍隊。

6月5日佔領國在德國接管行政權。德國和首都柏林被分為四個佔領區。

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美國)的沙漠上引爆第一顆原子彈。

7月17日杜魯門、丘吉爾和史達林開始舉行波茨坦會議:商討建立德國新秩序。

8月6日在廣島(Hiroshima)上空投擲原子彈。爆炸奪去10萬人的生命。

8月9日在長崎(Nagasaki)上空投擲原子彈。3萬6千人喪生,4萬多人受傷。

8月14日日本發出無條件投降的訊號。9月2日政府在一份有關的投降書上簽字。

11月14日紐倫堡戰犯審判開庭。

(李士勳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