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危機為西方藝術市場的「中國熱」降溫

2009年5月3日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所扮演角色份量的增加,中國藝術也愈發引起西方人的關注。然而在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中,中國難以倖免,北京有名的798藝術區裡,不少畫廊紛紛關門。在2009年科隆國際藝術博覽會上,中國參展藝術品的數量和展出中國藝術品的西方畫廊的確明顯減少。有業內人士表示,西方藝術市場的中國熱已開始減退,與此同時,面對中國的巨大市場,西方藝術家和畫廊主持依舊望洋興嘆,難以進入。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

https://p.dw.com/p/Hgdh
中國現代藝術作品近年在西方市場頗受歡迎圖片來源: Stiftung für Kunst und Kultur e. V.

在將中國藝術引進西方市場的進程中,德國柏林的亞力山大畫廊和法蘭克福的L.A畫廊可謂功不可沒,可以說,它們是兩家最早將中國現代和當代藝術作品介紹個德國觀眾,也最具規模的畫廊。近幾年來,出售中國藝術作品的西方畫廊越來越多,每年一度的科隆國際藝術展就可見一斑,岳敏君、方力均和張曉剛等人的作品因售價驚人在西方世界名聲大振。但今年這股中國熱卻似乎大有明顯"降溫"的跡象。德國慕尼黑著名畫廊主持托馬斯先生就持這種觀點:「近5年來, 中國藝術品在世界藝術市場的拍賣價格急劇攀升,其市場地位也隨之提高。這樣的發展態勢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所以也很難理解。據我觀察,今年的確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出現了一個降溫的趨勢。西方人開發中國藝術市場,介紹中國藝術家的熱情已明顯減退,現在急需跟進的是西方人對中國現代藝術的理解和認同,不過儘管如此,中國藝術在西方市場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

托馬斯以收藏德國表現主義畫壇巨匠的作品而頗有名氣,關注中國是他數十年的偏愛,對於中國藝術他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其同行-德國杜塞道夫国王大道上的魯道夫畫廊主持魯道夫則不完全贊同托馬斯的想法:「的確我也發現了今年出現的中國熱的減退趨勢。但我認為,在德國藝術市場,中國藝術從未真正立足,不像在英國、法國和美國那樣。對我們來說中國藝術家的作品都很顯眼,很特別。但它們不符合德國收藏家的品味,沒有銷路,沒有人買自然就不會有畫廊主持願意展出他們的作品。」

對於這樣的國際業內發展態勢,中國上海山藝術中心的行政部經理丁芳則顯得非常坦然,她看重的是其中積極的一面:「經濟繁榮的時候,大家的收藏都處於一種投資心態。有些西方人買入中國藝術作品後想用高價賣出。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理解中國藝術家的心理,不真正理解他們的作品。所以我們認為,這次的金融危機反而會讓整個市場冷靜下來。」

不過,北京AYE畫廊主持晏青堅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關注中國藝術的西方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與在西方藝術市場"盛極而衰"的中國前衛派藝術相比,西方藝術家則始終難以打入中國藝術市場。去年參加上海藝術博覽會的西方畫廊主持大多掃興而歸,德國的藝術雜誌也發表文章指出,"西方藝術家在中國找不到銷路,中國收藏家只收藏自己的作品。"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奔波於德中兩國間的中國藝術家楊起認為,中國急需成立專門的西方藝術教育機構:「中國應成立推廣西方當代藝術教育的機構,因為中國人對西方藝術缺乏必要的瞭解。人們應將全國各地的收藏家,有錢人召集到一起,讓有專業知識的人為他們講解西方藝術,並且定期舉辦專業展覽,如此一來,西方畫廊在中國才會有市場。」

成立介紹西方藝術的教育機構談何容易,比如資金問題如何解決,尤其在經濟危機時期?楊起表示:「這就得依賴有良知的中國和西方人了。如果人們想在中國開闢西方當代藝術市場的話,他們就應該投資。在北京和上海的相關藝術機構比如上海美院等開設講座系列,為中國收藏家和畫廊主持介紹西方藝術。我認為,做到這一點是完全有可能的。問題在於誰先邁出第一步。誰來投資第一筆錢,其實只需要一點錢,就會給西方藝術在中國帶來很大的收益。」

楊起透露說他正在與相關德中業內人士籌劃此事。

作者:祝紅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