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經濟學者姚嘉慧談中國銀行上市

採訪記者:李魚2006年5月31日

中國銀行在香港正式掛牌上市前,人們認購股票的熱情很高,招股率超過預計。經濟學人士、中國銀行問題專家姚嘉慧女士(KaWai Yiu)接受德國之聲採訪,就中銀上市的背景、意義以及前景等專題做了解答。

https://p.dw.com/p/8Xvs
警察把守的中國銀行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人們預測,6月1日中國銀行以98億美元招股資本在香港股市正式掛牌,將成為6年來最大的上市行為。現在,離開盤還差兩天,您觀察到的股市情形如何?

姚嘉慧:人們對中國銀行上市的反響很大,招股的第一天,人們就需排隊。畢竟,中國銀行是中國第二大銀行。計劃拿到股市上的股票份額為銀行資本的10,5% ,其中大約只有5%是出售給私人客戶的。因為現在需求量很大,銀行方面將私人股票份額加大到10%。由於超額認購幅度大,中行可能啟動股份分配回撥機制,那將帶來30億美元。如果這種局面形成,中銀上市股值將是110億美元,這在股市歷史上排位第四。

總體上說,人們認購的熱烈對股市有積極的推動力量。現在又有最新消息傳來,說中銀正在考慮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時間表。

Aktienfieber in China
排長隊認購的人們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銀在香港招股反響好應該說是理所應當的嗎?

姚嘉慧:提到中國的國有銀行,人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裡的壞賬。中銀壞賬情況雖有好轉,但它還是存在的。分析家認為,散客的行為會互相影響,最終成為大眾舉動。對機構認購來說,機構的第一著眼點是親臨實地,不失掉機會。


德國之聲:那麼,上市對中銀本身有哪些好處呢?

姚嘉慧:首先是中國政府要求國有銀行走上這條道路,因為鑑於中國加入世貿時簽署的協定,到今年年底,中國必須向國際市場開放銀行領域。中國國有銀行內部存在的諸多問題如壞賬等,可以通過上市得到部分解決。

德國之聲:中銀上市, 自身面臨哪些風險?

姚嘉慧:中銀有著一個特殊的風險,即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早已存在,而且早在幾年前就掛牌上市。投資者常常不能正確將這兩家銀行區分開來。從總體上說,上市對中銀只會帶來好處,因為它為銀行注入更多的生氣。

德國之聲:中銀的私人客戶從這一上市行為也得到好處嗎?

姚嘉慧:就在5年前,中國的銀行系統還是很不牢靠的,原因之一就是壞賬。當然中國銀行是國有大銀行,相對穩定。很多小銀行就不一樣了,很多在流動資金告罄的情況下,就只好宣佈破產。銀行上市是同一系列改革措施連在一起的,通過這些改革,銀行的透明度增加了,安全系數增大了。這自然對客戶有好處。

德國之聲:中國銀行也有國外「戰略投資者」入股的。在上市以及上市之後,他們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姚嘉慧:中國銀行有數家戰略投資者,比如瑞士銀行,他們跟蹤了中銀上市的全過程,並在其中有一定的發言權,這當然有利於銀行。上市之後,中行別無選擇地提高透明度,對合作夥伴來說,只能是件好事。不僅如此,身為戰略投資者,也同時可以鎖定自身的某些業務權益,換言之,戰略投資者們隨著上市的進程,已搶先佔據了一塊市場。

Aktienfieber in China
關心股值的人們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今後,外國銀行可以開展比現在更多的業務嗎?

姚嘉慧:2007年,中國的銀行市場全面開放之後,外國銀行可以在中國自主開辦分行,可以進行人民幣交易。到目前為止,做人民幣業務是需要許可證的,並不是每家外國銀行都能夠得到這樣的許可證。目前,外國銀行在華的投資不能超過兩家銀行,投資數額不能超過銀行資本的20%,外國投資總量不能超過中國銀行資本總量的25%。上市帶來的積極訊息以及實質性好處,已引發了一些並非官方的言論,即以上對外國銀行的限制將會有所鬆動。

德國之聲:您個人會鼓勵人們購買中銀的股票嗎?

姚嘉慧:中國建設銀行於去年上市。上市的頭一周裡表現平平,但現在看來,股值增長了30%至40%,應該夠得上表現不凡了。當然,不能把建行的經歷看成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可以套用到中銀身上。不過,中行的長處在於,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國際性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