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網路反腐 心理震懾大於實際效果?

2011年6月13日

近日,中國網路上浮現出若干個可供網民舉報自己行賄行為的網站。這些網站是效仿在印度迅速竄紅的反腐網站「我行賄了」。媒體呼籲給中國版「我行賄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網路舉報要想幫助懲處貪官恐難以奏效。

https://p.dw.com/p/11ZLh
圖片來源: fotolia

中國人可能對沒有自己發達的鄰國印度並沒有太多好感,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從印度人那裡學習一些創意靈感。兩位印度"海歸"人士對自己國內腐敗賄賂盛行的風氣不滿,因此創辦了一個網站,叫"我行賄了"(I paid a bribe),據媒體報導,這家網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收錄了上萬條案例,小有"殺傷力"。近日,中國也出現了至少三家類似的網站,分別是"我行賄了"、"我行賄啦"和"我賄賂了"。

筆者登陸"我賄賂了"網站(http://www.ibribery.com),看起來這家網站已經被絡繹不絕的訪客擠得水洩不通,網頁上寫著"我要爆炸啦"字樣。"我行賄啦"網站(http://www.522phone.com)則運行正常,上面有不少網民發帖抱怨,行賄是別無選擇,腐敗官員貪得無厭等等。所有舉報了具體事例的帖子當中,有一部分是指名道姓地寫出了受賄官員的單位姓名職務,以及受賄金額,但大部分還是以"xx"代替具體姓名,舉報者也是匿名。

關注弱勢群體的胡星斗教授認為,網路反腐可以彌補平面媒體在揭露腐敗方面的不足,彌補了公民正常舉報渠道的不暢通,它在促進公民社會的形成,遏制腐敗蔓延的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他說:

"現在網路上面各種公共事件頻發,很多地方官員也都領教了網路的厲害,他們的行為也會因此而有所收斂。"

胡星斗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對"我行賄了"這類網站予以支持。因為上面反映的情況至少大部分應該是真實的,而且由於中國法律對行賄的法律責任追究並不嚴厲,因此應該有很多人願意到這類網站上舉報,當然他們也很有可能選擇匿名舉報,以防止遭到腐敗官員的報復。

但是,鑑於中國社會、法制和國情的實際情況,腐敗官員由於在網上被舉報而被紀委、反貪局查處的可能性很小。胡星斗教授指出,中國的腐敗官員落馬,大多數還是因為受到別的官員案件牽連,或者是"上面"指令要查,而由群眾舉報促使紀委和反貪部門去查處官員的事例則少之又少。他認為,反腐敗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是僅僅建立了某些舉報的網站就能大功告成的:

"既要有網路反腐,又要有新聞自由,又要有人民群眾對官員的民主監督,還要有財產實名制和國家"陽光財政",等等。只有多管齊下,這個問題才能得到解決。目前出現的這些網路反腐形式,我們肯定它是一個積極的力量,但是也不能寄予不現實的希望。"

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眾積極響應了這種網路舉報形式,利用這些網站至少是宣洩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滿。中國知名評論家五嶽散人在《青年時報》發表題為《我們都行賄了》的評論,他指出:平民百姓所能夠行的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掌握著公權力的人並無好處來交換,而是他掌握著行政傷害的能力,讓你不得不多付出一些成本,但不會有現實的、可見的收益。簡單說來,這就是社會的"潛規則",比如考駕照如果不賄賂考官就難以通過;或是小攤小販必須給城管賄賂才能繼續擺攤,維持生計。

根據國際組織"國際透明組織"2010年度的清廉指數報告,中國在178個國家中位列第78,而印度的腐敗程度比中國還嚴重,位列第87。

作者:雨涵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