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忙反恐,中國悄悄磨煉筋骨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6月9日

在新加坡國際安全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指責說,中國提高軍備預算將破壞東亞地區的力量平衡,他告誡亞洲各國要更多關注中國「令人不安的軍事擴張」。德國各大媒體都報導了拉姆斯菲爾德的講話,法蘭克福評論報寫道:

https://p.dw.com/p/6kee
韜光養晦?圖片來源: AP

「確實,這些激烈言論有一部分來自一種因忽視遠東形勢的重大發展過程而產生的恐懼。自『九一一』之後,美國實際上沒有注意亞洲的地緣政治動力。由於北京對本國的伊斯蘭主義分子心懷畏懼,所以被視為可靠的反恐盟友,中美雙邊關係得以緩和。

現在,這個早在2000年就被布希已宣佈為『戰略競爭對手』的紅色國家突然被視為反恐鬥爭的受益國,受到懷疑。華盛頓認為,在美國忙於對付基地組織和伊拉克時,21世紀美國的世界政治競爭對手在不露聲色地磨煉自己的筋骨。北京的巨大貿易順差、貨幣匯率爭執和美國就業崗位轉移到中國等貿易問題早已不是要害所在,主要是華盛頓一下子意識到,中國作為當前的地緣政治挑戰,正威脅著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和美國作為維護國際秩序的大國在太平洋地區發揮的作用。」

中國軍隊現代化:以質代量

中國不再看重軍隊的數量,而把重點放在軍隊的現代化和專業化上。新蘇黎世報認為,隨著中國軍隊、尤其海軍和空軍技術裝備的現代化,建軍思想正在發生根本變化:

「縱觀中華人民共和國近六十年的歷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很短的一瞬間,發生了戲劇般的路線變化。毛澤東的軍事教義不僅具有特殊意義,而且由於他本人在內戰時的戰績,他成了新中國在政治、思想和軍事上的主要締造者。直到今天,毛的思想仍然主宰著他建立的人民解放軍的本質。但重要的是,自鄧小平死後,中國最高領導層中沒有人具有戰爭經驗和實際軍事才能。所以,也許不能把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中國軍隊專業化和國防思想現代化僅僅看作是中國經濟強大或地緣政治環境變化的結果,它也表現了中國國家及其領導人的新水準和變化的新形象。

至於這些變化對毛宣傳的『黨指揮槍』這一基本原則將起什麼影響,還要等著瞧。最近發表的2004年安全政策白皮書仍然寫著軍隊服從黨的領導的字樣,但在提到軍隊任務和處理面臨的軍事挑戰問題時,重點則完全放在專業化和全面現代化上。」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歡迎讀者來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