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美國權威言下驚人:中國是西方的唯一希望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6月23日

最近中國企業大買西方企業的潮流湧入了西方的茶餘飯後。美國最著名的金融學家之一西格爾忽然也談起了這個事件。他的結論頗有些驚人:只有依靠中國和印度等國的人來大量採購股票即企業,此間的退休者才能保持生活水準;2050年中印經濟規模將遠超美歐日;籍時90%的諾貝爾獎也歸中印。

https://p.dw.com/p/6pBO
美國老人的退休金得指望北京了圖片來源: dpa Zentralbild

嬰兒繁榮期人退休便退出繁榮 今後73歲才退休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傑瑞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是美國最著名的金融學家之一。話題是從所謂「嬰兒繁榮期人」(baby boomer,意即戰後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2、3年後即將進入退休圈說起的。

僅僅在美國,這個人群就達8000萬之眾。這些人以為靠他們工作時期內投資的退休金,尤其是投在股票基金裡面的錢,可以在退休後像以前的美國人一樣舒舒服服地過日子,西格爾指出,這個希望將化為失望。他認為,這一代人將是生活在股票債券供大於求的時代的第一代人。

美國經濟學家密爾頓.弗利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觀點跟西格爾相反。弗利德曼認為,退休者根本不需要售出太多的股票就可以過好日子,因為股票有著很高的紅利。對此,西格爾指出,高紅利股票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1980至2000年間,股票平均紅利確實達到了近15%。但這個現象不會再度出現。大多數靠股票基金養老的這一代人必須清空他們的股票,還必須節省著用。也就是說,生活水準將會下降。

隨著「嬰兒繁榮期人」進入退休年齡,西方開始進入老齡化新階段。要相對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一個方法是推遲退休年齡。現在,美國的退休年齡已經悄悄地增加到了67歲左右。西格爾認為,美國人的退休年齡將不得不推遲到73歲,而這一點在35至40年間就必須做到。這意味著:退休年齡進一步接近期待壽命,人們在退休後將平均只有9年時間可頤養天年。

積極的投資只能來自全球化 來自中國

西格爾認為,只有積極的、生產性的投資才能帶動經濟發展。存款(包括投資於股票)起的是一種消極作用。他以日本為例,「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社會。他們寧可存款,而不願投資。結局是:日本陷入停滯。」

誰來積極投資呢?西格爾說:「我認為全球化給西方世界提供了唯一的機會。」因為,「未來若干代的年輕人80%來自發展中國家。」假如沒有第三世界的人來收購,「我們的股票市場會象日本一樣崩潰。」退休者們不能靠「吃工廠」過日子,而是必須把所佔有的股權即股票拋出去。至於股票的價值,他的觀點是,不存在在一些人認為的「股票的記憶體持續價值」,購買者願意付多少錢,這個股票就值多少錢。

有人說,如果說期待中國人來購買西方股票,但中國自己不也處於一個老齡化過程中嗎?西格爾就此指出,中國將不得不改變它的一胎政策,將來55歲退休也會變得不可能。可僅僅從這兩點看,中國的潛力就是非常之大的。更何況,中國還有3億人在生產力低下的國有企業工作,他們中絕大多數在20至30歲之間。私有經濟在今後20年內將從這個潛力圈裡汲取大量的養分。

大多跨國公司將來屬於中國印度人,諾貝爾獎也將集體東流

西格爾指出,中國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經濟在最近10年裡巨快增長,而股票市場卻疲軟不堪。他把這個現象稱為「增長陷阱」。他對這個「陷阱」的解釋是:中國人不可以到國外投資,購買股票,而他們為迅猛增長的國內經濟所迷惑,大量投錢,把股價抬到了天上去。抬得過猛過高的股價是今天中國股市不振的主要原因。他認為這與前幾年全世界的新技術股猛漲有一比。

中國的證券市場已經名聲不佳。因此,西格爾認為:「假如中國人將來看到國外一個出售的企業價格合理,又是好品牌,他們就會購買。」

西格爾在此說出了一番聳人聽聞的話:「而這正是我們和西方的退休者們所需要的。將來大多數大型跨國公司的所有者將來自印度,中國,韓國或印尼,而不再是歐洲人或美國人。西方需要中國或印度年輕人發出的能量。」

似乎還嫌份量不夠,他又加了一句:「今天諾貝爾獎得主90%是美國人和歐洲人。50年後,90%將是印度人,中國人和韓國人。」

中印將在2050年超出美歐日 但西方千萬別閉關

西格爾看到,東方在西方的購買潮已經湧來了,他以中國聯想購買IBM的電腦領域和印度米塔爾公司買下美國鋼鐵工業很大一部分為例。然後,再度出驚人語:「我估計,2050年時,世界資本的一半以上將掌握在門檻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手裡。中國和印度將大於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經濟體組合。」

針對在老齡化情況下美國是否需要大量吸收移民這個問題,西格爾說,在今後40年內,美國需要4億移民,而美國本身人口只有3億,所以這在政治上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而且時過境遷,即使要吸收那麼多移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他再次以中國為例:「19世紀,歐洲和美國建設起第一批工業。它們擁有資本,吸引了移民。情況已經徹底改變了。今天中國建設工廠,出口到西方。移民到美國已經沒有必要。」

西格爾認為,現在西方建築貿易壁壘的傾向是「核心問題」。不僅擔心中國的商品湧入太多,也擔心失去傳統企業的國籍。他以瑞士為例指出,瑞士對世界沒有大影響,但瑞士人生活得挺舒服。除了金融中心辦得好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諸如雀巢或一系列藥品公司這些非瑞士籍的公司成就突出。「誰擁有企業的資本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嗎?不,管理人員還可以大半是瑞士人。」

西格爾就全球化的厲害舉了個例子:日本1941年轟炸珍珠港,意在佔領夏威夷,但沒有成功。40年後,日本人佔領了夏威夷,用的辦法是大規模的投資。

(平心/據瓦爾特.尼德貝格爾的採訪錄編寫)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