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群體性事件」的根本原因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8年11月21日

「貧富兩極急劇分化的轉型國家中國正處於全球經濟危機的漩渦中,社會局勢越來越緊張,一觸即發。」南德意志報這裡指的是甘肅隴南發生的又一次中國官方所謂的「群體性事件」,「因為土地權問題,本星期一數千人攻擊該地區政府辦公樓,搶劫並點燃警車。」該報在報導了這一事件後寫道:

https://p.dw.com/p/FyuE
貴州甕安事件圖片來源: AP

"中國每年有成千上萬起抗爭行動,這些行動往往圍繞土地權問題。過去幾個月,嚴重的動亂增多。特別在依賴出口為生的經濟發達地區,社會局勢緊張。在紡織行業和其它專門做出口生意的行業,企業成批倒閉。由於國內成本壓力加大、國外銷售機遇減少,許多公司陷入窘境。北京現在試圖通過對應措施,防止更嚴重的事情發生。"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的土地問題是導致中國社會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

"幹部們把農田定為建築用地,出售後的利潤不僅用來填補地方財政,也裝進他們的私人腰包。農民被趕出農舍、驅離土地,他們只能獲得大大低於市場價格的最少量補償。由於胡亂佔有土地、拆除房屋,每年都發生無數次抗爭。現在,農民反抗、控告上訪或舉行示威的事件越來越多。

"僅2006年上半年就發生了一萬七千次農村抗議,涉及四十萬農民。政府此後授權調查,今年年初的調查結果表明,去年的建築土地開發中,有50%違反法律規定,一些縣的違法用地甚至高達90%。地方政府不僅佔農民便宜,而且往往也不遵守中央政府關於土地使用和保護耕地的規定。未經上級批准,就建起了新的工業區和住宅區。被驅逐的農民想打官司,但既沒有金錢、也沒有足夠的法律知識,他們大多運用上訪的權利,由於很少見效,抗爭就成了他們引起人們關注的唯一途徑。"

新蘇黎世報認為,"雖然北京政府認識到,這些抗爭活動的原因是巨大的社會問題和經常出現的腐敗事件,但出自對自己權威的擔心,往往更多地懲罰示威者,而不是懲罰那些造成群眾不滿的始作俑者。"但該報也發現中國官方新聞的變化:

"中國政府向國家媒體發出的一項新指示反映了政府工作的重點,中宣部長李長春想以此控制媒體對抗爭活動的報導。由於網路上的聊天室中消息傳得很快,檢察官們難以全部刪除,所以要求今後官方媒體應快速報導'群體性事件',但不要追究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

所以,隴南當局也簡短地宣佈,市內的騷亂由'少數居心不良的人'煽動發生。中國其它省份的報紙讀者也許會滿足於這一解釋,但這樣的說法恐怕難以重新贏得當地家門口民眾的信任。"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