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英國將把尋求庇護者「外包」給盧安達

2022年4月17日

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新措施,將把無合法身份的移民送往盧安達,一個過去被指控有一系列侵犯人權行為的非洲國家。

https://p.dw.com/p/4A0Es
Flüchtlingspolitik von Großbritannien
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左)和盧安達外交部長比魯塔(右)出席簽署協議儀式圖片來源: Jean Bizimana/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周四(4月14日)宣佈了一系列打擊未經許可移民英國的新措施,包括與非洲中部國家盧安達合作,將庇護申請的處理工作外包。在公佈這些措施的同時,約翰遜被指責是為了轉移對所謂「派對門」醜聞的注意力,他和其他主要政治人物本周稍早因違反政府的新冠防疫規則而被罰款。

盧安達將有「安置數萬人的能力」

約翰遜在講話中提到:「從今天起......任何非法進入英國的人以及自(今年)1月1日以來非法抵英的人現在可以被重新安置到盧安達。」他補充說:「盧安達將有能力在未來幾年內安置數以萬計的人。」約翰遜稱,盧安達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並且「因其歡迎和融合移民的表現而受到全球認可」。

盧安達周四也宣佈,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Priti Patel)已經與該國簽署了這方面的協議。約翰遜說,尋求庇護者最終抵達盧安達而不是在英國的風險將成為一種 「相當大的威懾」。他也指出,此種與盧安達的夥伴關係將成為國際上應對移民挑戰的標準方法。

Frankreich Calais Migranten
數以千計的難民和移民在法國加萊,許多人希望能前往英國圖片來源: Rafael Yaghobzadeh/Getty Images

外包給盧安達

對於人權團體的批評,約翰遜為該計劃辯護道:「我們有信心,我們的新移民夥伴關係完全符合我們的國際法律義務。但儘管如此,我們預計這仍將在法庭上受到挑戰。如果英國被我們的合作夥伴視為非法移民的軟肋,那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支強大而有政治考量的律師隊伍,多年來以挫敗驅逐行動和挫敗政府為己任。」

盧安達外交部長比魯塔(Vincent Biruta)在宣佈簽署協議時說:「盧安達歡迎與英國建立這種夥伴關係,以接納尋求庇護者和移民,並為他們提供合法的居住途徑。」不過,盧安達政府曾被被人權觀察組織指控有許多侵犯人權的行為,包括經常「在官方和非官方的拘留設施中任意拘留、虐待和折磨」政府的反對者。

Flüchtlingspolitik von Großbritannien
盧安達外交部長比魯塔(右)對於和英國建立此種夥伴關係表示歡迎圖片來源: Jean Bizimana/REUTERS

一些媒體稱這項有爭議的決策僅會涉及男性尋求庇護者,並指出帕特爾先前未能同阿爾巴尼亞和加納達成類似協議。令英國政府尷尬的是,英國政府在與兩國交涉期間曾洩露了關於協議已達成的消息,卻遭到有關國家隨後反駁。

澳洲将庇護程序外包的政策受到了人權組織和聯合國的嚴厲批評,但仍被約翰遜政府的幾位部長當作值得效仿的模式。約翰遜還曾在脫歐期間大肆宣揚其改採用「澳洲式的積分制移民系統」。

反對派的批評

據報導,與盧安達的交易初步將花費2.1億英鎊,但抨擊該計劃的反對黨工黨表示,它最終會變得更昂貴。

工黨的影子內政大臣庫珀(Yvette Cooper)說:「這是一項行不通的、不道德的和敲詐性的政策,在通貨膨脹危機期間將使英國納稅人損失數十億英鎊。這也將使獲得快速和公平的庇護決定變得更加困難,而非更加容易。」她指責該提案「旨在分散對約翰遜近日違法行為的注意力」。

去年,有超過28000名移民和難民從歐洲進入英國,其中許多人乘坐小艇前往。聯合國難民署(UNHCR)也對此表示反對,助理高級專員特裡格斯(Gillian Triggs)說:「逃離戰爭、衝突和迫害的人值得同情和憐憫。他們不應該像商品一樣被交易,被轉移到國外進行處理。」

England Küstenwache mit Migranten nach Überqueren des Ärmelkanals
許多移民試圖乘坐像這樣的橡皮艇前往英國圖片來源: Gareth Fuller/empics/picture alliance

對英吉利海峽的控制

約翰遜提到的其他措施包括讓海軍負責監督英吉利海峽的行動,並為尋求庇護者設立一個接待中心,據傳設於在北約克郡。他表示:「從今天起,皇家海軍將從邊境部隊手中接過英吉利海峽的行動指揮權,目的是不讓任何船隻未經通報進入英國。」

約翰遜還宣佈為船隻、飛機和監視設備提供額外資金,以便在英吉利海峽進行巡邏並拘留人販子。他強調:「這將向那些駕駛船隻的人發出一個明確的訊息。如果你在英吉利海峽拿別人的生命冒險,你就有可能在監獄裡度過餘生。」

(法新社、路透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