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西方名牌也要適應中國消費者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 編譯2005年5月23日

西方名牌產品在中國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如電冰箱市場,中國產品的佔有率甚至高達80%。進口品獨佔鰲頭的手機市場,短短四年內中國國產手機比例從5%提升到37%。商報引用專家的話分析了外國廠家競爭不得力的原因:

https://p.dw.com/p/6gMt
外國名牌在中國也不能「耍大牌」圖片來源: AP

「上海咨詢公司顧問齊格勒認為,西方名牌在中國遭到巨大困難的原因首先是名牌戰略、代表性產品和相關的名牌價值沒有適應新形勢。『許多多國集團沒有充分分析中國消費者的目標和願望及購物步驟,即使有說服力很強的市場調研報告,但企業總部及地方分部難以以此制定正確的營銷措施。以汽車工業為例:在中國街道交通混亂、購買力強的階層喜歡雇司機開車的情況下,僅按汽車動力來評定汽車就很成問題了。當然,一個品牌應保持自己的核心,但在一些點上不做改進,許多外國名牌生產廠家的生存變得十分困難。

而瑞典家具連鎖店宜家則是一個使全球經營模式適應地方特點的樣板。由於『自己動手』組合家具的原則在中國不受歡迎,宜家立即取消了這一方案。服務人員收五歐元,為顧客在家裡裝配好家具,購物三百歐元以上,免費送貨上門,這也因為中國只有少數人擁有汽車。地方化經營並沒有損害宜家追求新潮的聲譽。相反,宜家仍然處於絕對名牌的地位。」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說,外國連鎖商家在中國從黃金海岸向內地大城市的積極擴張引發了新一輪激烈競爭:

「這一擴張帶來了排擠式競爭、造成了一些地方商業供應點過多的現象,有可能出現先前汽車工業和電器生產出現的問題。建材連鎖店歐倍德在經過五年虧損後剛剛告別了中國,歐美商人的風險在於,他們投入大量資金,但西部的購買力大大小於比沿海都市。人力資源研究所的鄭佔偉說,『一年之內有十家外國連鎖店在長沙立足,對這樣一個城市來說太多了,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求生存的競爭。』許多顧客寧可在高樓樓下的小店買東西,也不肯一周一次到陌生的超市去採購。

批發商家麥德隆也交了學費,為適應地區需要,它進行改組,把中國分成四大地區。在登陸中國市場九年後的2005年,這家總部在杜塞道夫的商家才首次在中國獲得贏利。法國家樂福總裁切瑞認識到,中國不只是一個市場,而是一個擁有諸多不同文化和傳統的大陸,我們必須與此相適應。」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