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親身經歷德國修道院生活

Volker Wagener2007年9月23日

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也就是一般人稱呼的「神甫」,屬於德國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沒有家室、財富之累,身上穿著千篇一律的道袍,集體住在謝絕外人參觀的「禁區」裡。今天願意在修道院度過一生的男性已不多見。一般修道院中的神甫大多已上了年紀,而願意出家修行的年輕後繼者卻寥寥無幾。因此他們非常歡迎世俗客人到修道院短期靜修。德國之聲記者在波昂近郊風景區瑪麗亞-拉赫的天主教「本篤修道院」作了幾天短暫停留。

https://p.dw.com/p/BigY
建於1093年的Maria Laach修道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修道院寂靜的十字迴廊中,只有噴泉噼啪的水聲作伴。48歲的海納爾是中學教員,到修道院靜修是他每年固定的安排:每年他至少留給自己三天時間,遠離塵俗,進入清靜的靈修世界。像他這樣,暫時拋開繁瑣的家庭和職業羈絆,來到陌生僧侶天地的人越來越多。或許有人會說,現在上帝的行情看漲。不過,海納爾表示:「我猜想,『去修道院渡假』可能已成為一種時尚。我很想知道的是,修道院能夠把這當成一種經營手段嗎?瑪麗亞-拉赫的本篤修道院肯定不能。」

每年平均約有三千人,到天主教本篤教派於1903年在艾費爾山區修建的53座修道院進行短期靜修,而且人數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修道院的僧侶,每天在當地著名的羅馬式教堂內進行五次修行禮拜儀式:他們唱聖詩、做禱告。到此靜修的客人一清早就與僧侶們一同做早課。阿爾伯特神甫表示知道教徒和非教徒為什麼願意每天清晨五點半就坐在教堂的冷板凳上參加禮拜,而且來了還會再來。他說:「僧侶生活激起人們的好奇和興趣,加上環繞修道院周遭的優美環境等等、等等,理由太多了。」

在一個人人尋求自我實現的社會裡,天主教僧侶成為人們眼中具有真正個人色彩的人格類型。甚至其它宗教派別的信徒也深受吸引,跟著念天主教的主日祈禱文。例如虔誠信仰基督新教的安妮塔,她說:「向聖母瑪麗亞祈禱是天主教的傳統,我對這一部份並不熟悉。」

但她的鬧鐘在清晨時分准時響起。早課、祈禱和唱詩於五點半開始。她表示,平常這麼早她是絕不肯起床的。

人們爭相到修道院短期靜修的原因,就像神甫出家的原因一樣,不勝枚舉:例如有人原先學習電機專業,後來受到上帝感召而皈依天主,作上帝的侍者;也有唸完神學的大學生,選擇了出家修行。進修道院短期靜修的訪客,很少是因為發生信仰疑惑而來此尋求解答。安妮塔說:「我進修道院是為了與日常生活進行一種斷然區隔。」

與修道院結下不解之緣的韋伯,曾有過一段傷痛的經歷:他原先是個富翁,但遭遇一次搶劫事件差點喪命,之後家庭和事業全毀,還在精神病院治療了幾個月,最後以宣告破產收場。但他認為這是上帝召喚他的訊號,因此他順應了上帝意旨,成為瑪麗亞-拉赫修道院的常客。

修道院長本篤神甫觀察到此靜修客人的心得是:「我認為,他們都在尋尋覓覓,希望能在我們這兒找到別處無法得到的答案。」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