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布希對德「魅力攻勢」

德國之聲資深記者 菲利普2006年5月8日

在德國總理梅克爾訪問華盛頓的數天之後,布希接連接受德國媒體採訪向德國示好。德國之聲評論認為,布希張開雙臂的意思不一定是邀請對方成為朋友。

https://p.dw.com/p/8NeI
布希破例接受德國周日圖片報採訪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布希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美國對德國的反對對伊開戰的立場表示理解,但德國將在解決伊朗核爭執中與美國協調立場。美國總統布希的這一態度轉變是否應歸功於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成功的外交努力。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訪問華盛頓期間的表現受到德語媒體的一致好評:有媒體報導說,梅克爾深知如何贏得白宮主人布希的好感,德美兩國領導人間對對方的好感受到媒體的稱讚,就連會談長出原計劃的數分鐘也成為評價會談成功的標準之一。當然,德國總理得以在華盛頓為德國爭取到美國企業家的投資,布希向梅克爾許諾,將訪問梅克爾的原選區等也都成為兩國領導人會談成功的衡量標準。

然而這一切均不過是無足輕重的表象而已,而非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此所涉及的絕非德國總理的「魅力攻勢」,也不是美國總統布希的「魅力攻勢」:布希曾毫不掩飾地爭取德國和德國人民支持美國的外交政策。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布希竟然接受了德國第一電視台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和圖片報的採訪,他甚至吞下了德國公開反對美國對伊開戰的苦果,並表示對德國此舉深表理解。

伊朗,而非伊拉克是布希目前的最大心病。為了在解決伊朗核爭執中取得進展,布希需要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謀求最廣泛的支持。中國和俄羅斯的立場盡人皆知,他們不可能成為布希的盟友。為此,華盛頓突然對莫斯科的獨裁進行了公開的譴責。儘管在那裡幾乎並沒有發生新的突發事件。雖然布希保證說,能與普丁展開直接對話,開誠布公,此言也許並不誇張,但是他卻不能保證,普丁會接受他的觀點。

梅克爾則給美國總統布希留下了另外的印象:在俄羅斯與中國成為華盛頓力主的制裁伊朗措施的最大障礙的同時,由梅克爾領導的德國政府則保證說,將與美國一道協調針對伊朗核爭執的有效戰略。

此舉看上去無懈可擊。因為德美兩國領導人均強調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爭議。但問題的關鍵卻在於,眾所周知的是,白宮對所謂外交途徑的理解是對方必須屈服。如果對方不肯屈從,比如伊朗政府就公開無視聯合國安理會為其規定的停止濃縮鈾計劃的最後期限,那麼,美國並不排除訴諸武力的可能性。

屆時,德國是否會與美國保持一致?布希與梅克爾在白宮壁爐前的暢談,抑或布希接受德國星期日圖片報的採訪能否發揮效應?德國是否願意,並且有能力在必要情況下將業已公佈的與以色列團結一致的決定付諸實施?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後,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提出的與美國的精誠團結的口號就遭到某些德國人的反對。一旦以色列受到伊朗的攻擊,德國是否會改變其謹慎的立場?

如今為德美關係重修與好而倍感歡欣鼓舞的人必須明白:布希張開的雙臂並不一定意味著邀請對方成為自己的戰略盟友,它也有另外一層意思,那便是,亦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山姆大叔」徵兵廣告上所寫的「為我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