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不安的德國人

Kudascheff Alexander Kommentarbild App
Alexander Kudascheff
2016年1月31日

難民問題如今是主宰德國的問題。德國之聲總編Alexander Kudascheff認為,這讓德國社會必須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

https://p.dw.com/p/1HmZ4
Deutschland Proteste von Russlanddeutschen für mehr Sicherheit
德國人現在「需要更多的安全感」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 Eich

(德國之聲中文網)可能德國人是浪漫主義者。至少他們已經深感不安。面對一百萬難民,他們不知所措。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幫助難民的熱情高漲,而現在又群情激憤,怨聲載道。與此有關的政治和社會方面的討論有時充滿著仇恨,起碼很少,甚至完全無法做到就事論事。目前最要緊的問題是:德國如何接待這一百萬人,如何長遠地讓他們融入社會。而幾乎沒有人回答這一問題,哪怕只是嘗試一下。誰為難民說話,就是幼稚的傻子或幻想家。誰反對他們,很快就被歸類為極右翼分子或納粹。政治討論已經脫軌。更糟糕的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襲擊難民居住地的事情--目前已經超過1000起。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從新年開始,一切都變了

自從跨年夜當晚一夥大多來自北非的人在科隆盜竊、嚴重性騷擾、甚至強姦了個別女性之後,幾乎就沒人再願意提起難民的事情。德國警察在此期間以驚人的方式告敗,沒能保護好婦女的尊嚴。也沒能保護好需要備受數個小時焰火爆竹襲擊的科隆大教堂。他們沒能讓人尊重歐洲這座最精美的教堂之一,也沒能讓人們尊重當時在教堂裡正舉行的禮拜儀式。而其實這種尊重和敬意是世界上每位難民都應該具備的。從那時德國人對自己、對難民的的信念就都開始分崩瓦解了。

Kudascheff Alexander Kommentarbild App
德國之聲總編Alexander Kudascheff

也是從那時開始,對總理梅克爾的批評聲音急劇增加。當難民們在匈牙利無處可歸的時候,她以人道主義的理由開放了邊境,這當時也得到了大多數德國人的贊同和支持。但她對除此以外的事情根本沒有概念。壓力排山倒海似地到來,梅克爾只能重複她那幾句陳詞:保護好歐盟的邊境,在歐盟範圍內分攤難民,保護好申根,也就是開放的邊境,與難民逃往的根本原因做鬥爭,和土耳其合作。用一句話總結來說就是:理智、道德的找到一個歐洲式的解決方案。但這其中的問題就是:到目前為止沒有這種方案。同時德國以及梅克爾的黨派對她的支持就好比春雪一樣慢慢消融。梅克爾如今孤零零地站在政治舞台上,也是被孤零零地留在了那裡。就算一個政府的女領導人可以成為歷史偉人,也一樣可以跌入萬丈深淵。

沒有人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這就帶來了兩種令人不悅的政治上的副作用:歐洲空前未有的不團結,空前未有的抵制德國和梅克爾。同時在德國,一個右翼,一個極右主義力量正不知不覺的成長為一股政治勢力。雖然說如果難民危機解決後,這種現象可能又會消失。但歐盟的承受能力,以及它的內部團結已經被逼到了崩潰的邊緣--結果還未知。所以有些人自問:歐盟到底是不是一個一拍腦瓜就想出來的主意?不管怎麼說,如今的現狀是民粹利己主義四起,許多國家都做好了自行其是的準備。

這是梅克爾人道姿態的高額代價。而且當人們發現快速讓難民融入社會的想法其實是幻想時,這種代價還會更高。當平行社會開始產生,當與伊斯蘭傳統文化的衝擊比人們想像的要更加激烈。這是另許多德國人擔心害怕的事情。這讓他們變得激動,讓政治上的討論更加激烈,更具攻擊性。而且,這還會讓他們感到不安,因為他們能用來理性思考,冷靜分析,沉著應對的力量越來越少。就像之前所說:德國人經常是浪漫主義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