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德意志銀行處於漩渦之中

2020年9月21日

不管有多骯髒,只要賺錢就行。這顯然是德意志銀行直到最近的行動指南。德國之聲評論員Henrik Böhme認為,該行所作的解釋嘗試毫無用處。

https://p.dw.com/p/3imc8
FinCEN Files / Deutsche Bank, Frankfurt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A. Dedert

(德國之聲中文網)"信任是一切的開始。"1990年代中期,德意志銀行以此口號招徠主顧。即使這一口號早已是明日黃花,在此後的年份裡,該行徹底失去了客戶們的信任。為能在最高級別參與游戲,這家金融機構拋棄了所有良好規則,原因顯然是,該行認為,非如此便無法得到所希冀的成果。利潤高於一切,盈利機器必須抹上潤滑油,在德意志銀行家眼裡,任何手段都不過分。

無論是利息操控、洗錢、無足夠保險的住房貸款交易,還是同遭判刑的性罪犯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那樣的主顧之間的業務關係:德意志銀行樣樣參與,而且愈骯髒,愈好。正如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路局文件所展示的那樣:德意志銀行高居榜首,因為,所洩漏的涉嫌報告中,一半以上不軌案件都與該行有關。

支付巨額罰款後仍不改舊習?

當2015年有關該行在俄羅斯的洗錢生意曝光後,美國金融監管當局在其最終報告中使用了"貪婪和腐敗"這樣的字眼。報告稱,貪婪和腐敗是德意志銀行的系統性行為。在交納了6億美元罰金後,該行許諾洗心革面。的確,這家位於法蘭克福的大銀行投入了約10億美元,用於改善監控機制,並給相關部門增加了1500名人員。可現在,最新爆料顯示,那些黑暗的莫斯科生意此後可能仍未停止。2017年,該行就還曾向美國當局發送了與俄羅斯生意有關的涉嫌報告。

德意志銀行照例否認了所有指控。該行稱,在被洩露的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路文件中舉出的案子都是該行自己報告的,且所有相關案子都發生在2016年之前,並稱,德意志銀行已變成"另一家銀行"。該行強調,對行長澤溫(Christian Sewing)的指控毫無根據。而2018年春上任的澤溫此前5年正是內部調查部門負責人。該部門負責審查俄羅斯業務,但竟未發現任何可疑之處。現在,該行稱,澤溫從未看到過或簽署過審查結果。要為現在的這位行長開脫,這可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解釋。

Boehme Henrik Kommentarbild App
本文作者Henrik Böhme

不,事情越來越清楚了:德意志銀行大吹大擂的"(企業)文化變革"收效甚微;8.8萬員工中,很多人並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是的,毫無疑問,出口大國德國需要有一個在國際舞台上活動的銀行。但是,經由此次曝光,所有那些關於現在一切都已好轉、醜聞均屬過去的承諾都打了水漂。或許,法蘭克福銀行家們該把從前的那句口號再搬出來:"信任是一切的開始"。不過,直至今天,該行都沒能做到這一點。對德意志銀行而言,美國金融犯罪網路執法局的文件正是一大諷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