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扇東歐一記耳光

Michael Knigge 2015年6月11日

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德國人不願在關鍵時候為北約盟國提供軍事援助。德國之聲評論員Michael Knigge認為,這不僅是可恥的,而且會破壞聯盟關係。

https://p.dw.com/p/1FfHa
Symbolbild NATO Sicherheitspolitik Flagge
圖片來源: Fotolia/Zerbor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是實話,反映出民心所向,但這也是可悲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大多數德國人不支持在北約成員國受到俄羅斯襲擊時動用武力。這個調查結果並不是特別令人驚訝,畢竟柏林牆倒塌後逐漸降溫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不斷受到詬病。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去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德國國內的大部分民眾首次表示希望國家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雖然大量周日的演說中都會提及重塑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以及"智慧型防禦"計劃和"資源整合與共享"等倡議,但是多年來,情況鮮有改變。北約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至少2%應當用於防禦開支,拋開諸如此類自定的、卻大多沒有實現的目標不談,事實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早已不在火熱。

合約核心已過時

儘管如此,最新的調查依舊重要,因為它戳中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中的核心問題: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援助保障。這份1949年誕生的防禦條約規定:"締約國皆同意,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的軍事攻擊均被視為對全體成員國的攻擊。"

66年過後,鑑於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為,面對後者可能需要援助的情況下,大多數德國人卻間接地將公約核心視作過時的條款。波羅的海的北約成員國們受到俄羅斯攻擊時,為前者提供軍事援助?58%的德國人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沒想把"集體防禦"這麼當回事。

Deutsche Welle Michael Knigge
德國之聲評論員Michael Knigge圖片來源: DW/P. Henriksen

鑑於德國的歷史,這種想法是可恥的,也是對歷史的遺忘的表現。這對於東歐人而言,如果聯想到柏林封鎖等事件,對於美國人而言都是一記響亮的耳光。德國向波羅的海三國發出的訊息是:如果事態嚴重,我們可能會在道義上支持你們,但一定不會提供軍事援助。現在,聯邦國防軍的硬體問題可能還是會讓盟國擔心德國提供的具體軍事援助。但是,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表態破壞性大、持續時間長。

破壞聯盟關係

這並不意味,北大西洋公約不可侵犯。並非如此。人們可以強調,跨大西洋軍事夥伴關係已經過時,必須與時俱進、或者甚至被廢除。但是如果是這樣,那就要敞開天窗說亮話,並且說到做到。如果德國和其他兩大北約成員國不願在關鍵時候向盟國提供軍事援助,那麼聯盟關係的內部可能已經開始受到破壞。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麼採取運動拯救盟國關係、要麼提出切合實際的替代性建議。可惜的是,歷史的經驗說明,德國和歐洲人將會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