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評論:爭取溫和派人士並不是高難動作

Peter Philipp2007年4月2日

陷入僵局的中東和平進程現在似乎出現了新的轉機。上周,阿拉伯聯盟重新制定了由沙烏地首創的和平計劃,該計劃中規定,一旦以色列撤回至1967年邊境線,以色列將獲得外交承認。本周日,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與本屆歐盟輪值主席國主席-德國總理梅克爾會談之後,向所有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內發出參加峰會的邀請。

https://p.dw.com/p/ABqZ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的日子的確不好過:因去年夏天與黎巴嫩真主黨民兵的交戰毫無意義,而且也沒有戰績可言,使奧爾默特受到國內民眾的強烈批評:之後是巴勒斯坦兩大敵對派別「哈馬斯」與「法塔赫」就組建民族大聯合政府達成妥協,導致西方國家放棄了其強硬抵制由哈馬斯領導巴方政府的立場。現在,阿拉伯聯盟又在利雅德聚會上重新制定了中東和平計劃,表示,如果以色列放棄其於1967年被佔領土,允許巴勒斯坦難民重返家園,將與以色列締結和平。

此一建議誕生於5年前,那時即遭到耶路撒冷的拒絕,以色列政府當時認為,這樣的條件是絕不能接受的。但今天,奧爾默特已不便做出這樣的反應。早在利雅德會議之前,美國國務卿賴斯就已明確了自己的立場,想必這位以色列總理在與歐洲政治家的交往中也感受到了對方的想法。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在此次中東訪問中對阿拉伯聯盟提出的和平建議表示歡迎。

如果奧爾默特宣佈將與阿拉伯國家領導人舉行和平會議的話,那麼此舉更多是一種被動之舉,一種勉強的順從,而絕非實現中東和平的真誠建議。因為,在奧爾默特發出邀請之後,他就立即補充說,他所邀請的只是阿拉伯國家的溫和派領導人,以色列將繼續对利雅德方案持保留意見。

事實是:以色列拒絕放棄所有1967年被佔領土,尤其是早已佔為己有的東耶路撒冷。以色列同樣拒絕做出承諾,履行1948年的難民遣返法。至於在撤回1967年邊境一事上,以色列政府的立場與國際廣泛共識完全相反,國際社會普遍擁護,在6日戰爭被佔領土上建立巴勒斯坦國。至於以色列拒絕遵守難民遣返法並不出乎人們的意料,按照以色列人的觀點,如果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成為兩個並行國家,那麼巴勒斯坦應該收留自1948年以來的所有難民,而不是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在此事件上幾乎不做任何區別。對他們來說,向以色列提出的和平計劃已具有足夠的新意,無需再與以色列討價還價。所以奧爾默特的方案根本無望實現:他想像中的和平會議是不會召開的,以色列總理本人也深知這一點,否則他不會立即補充說,他在邀請中所指的只是那些阿拉伯國家的溫和派領導人。

而這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亦如所有的原則衝突一樣,以色列在中東衝突中也應與其極端對手展開對話。爭取溫和派人士並不是高難動作,也無需花費很大的氣力。只是極端分子是不會走出這一步的,如同以色列不情願一樣。儘管人們可以理解奧爾默特的做法,但這無疑是一個失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