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貿易順差到底誰之過?

2011年1月9日

國際社會對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持批評態度由來以久。批評中大多指責中國政府人為壓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而獲取出口貿易上的價格優勢。而中國商務部官員近日宣佈,中美貿易順差與匯率關係甚微。

https://p.dw.com/p/QoJG
圖片來源: AP Graphics/DW

中國政府反駁關於人民幣匯率的批評

據路透社1月5日報導,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在當日舉辦的一論壇上表示,調整人民幣匯率對減少貿易順差,尤其是加工貿易順差的影響十分有限。他稱,"加工貿易是造成中美兩國順差的大頭,佔對美順差的70-80%,但加工貿易沒有因匯率調整出現大的波動,而且還是平穩增長。"加工貿易多指企業進口免關稅原料,對其加工成成品後再出口的過程。由於原料是免關稅進口,所以加工出的成品只能用於出口。

蔣耀平在2011年初的這番講話中強調,由於加工貿易進料和市場都在國外,所以受匯率影響不太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工貿易的順差產生在中國,但利益由全球分享,中國只是在組裝、加工環節獲得了利益。

德國經濟專家只部分贊同

這是中國部級領導人新年伊始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再次就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批評做出反駁。德國亞太商業協會中國區負責人喬納斯(Jonas Keller)對蔣耀平的這番講話表示部分贊同,但同時也提出了補充:「他說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其對外貿易收支平衡當然有很大的聯繫。比如說像德國、日本這樣的工業國家也有貿易順差。但是我們也應該同時看到,一個像人民幣這樣被低估的貨幣也是許多製造類企業在中國設廠的原因。特別是對於蔣耀平提及的加工貿易來說,低廉的生產成本是他們投資時的一個重要考量,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也是人民幣幣值被過於低估。」

蔣耀平表示,中國的貿易順差是全球化的結果,而不是全球經濟失衡的結果;中國的貿易順差令從事加工貿易的電子等行業的全球公司受益。而喬納斯認為,人們需要從多個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很明顯,從德國或者歐洲人的角度來說,這永遠是一個雙刃劍。美國人的批評中最主要的是指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從美國轉移到中國。但是同時能從中國政府的外匯政策中獲利的也是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企業,因為他們能夠以非常低廉的成本生產。」

iPhone和貿易順差

儘管有多種跡象表明中國勞資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已經呈明顯上升趨勢,但中國相對廉價的簡單技術型勞動力對於世界各大加工貿易生產商來說仍具誘惑。中國媒體指出,在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背後有許多企業與美國蘋果公司的情況相似。該公司手機產品iPhone的組裝工序在中國完成,這一工序的價值只佔整個成品價值的4%左右。而在計算中國貿易順差的過程中卻按照整個iPhone的價值。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的1月5日發出的訊息也提及到了這一問題。他呼籲中國的加工貿易企業增加在中國國內生產所創造的價值,推動核心零件的製造技術,調整和改善產業結構。

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喬納斯表示,中國現今的貿易順差確實與產業結構息息相關,他說 :「貿易順差當然是中國發展模式所導致的一種發展趨勢。中國經濟能夠憑借出口得以快速發展,並催生了中國現在的產業結構。就像蔣耀平所說,中國現在的貿易順差來自中國自身的工業結構。從另一方方面來說,這樣的發展也與中國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而幣值被低估的人民幣在其中當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馨月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