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走近德國黑森林

2009年5月11日

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最有名的特產是咕咕鐘,而咕咕鐘在此地發明,並非偶然。黑森林的鐘表業在德國首屈一指,黑森林人善於苦幹,也勇於創新。

https://p.dw.com/p/Hnn6
黑森林圖片來源: AP

黑森林的鐘表製造業歷史悠久,難怪德國鐘表博物館就設在黑森林,在小鎮富特旺根。這家博物館有8000多件精美收藏,介紹計時的歷史和技術,以及與此有關的方方面面。該館藏有無數珍品,其中之一是黑森林的第一個八音鐘,1770年設計的,上面有6個玻璃鈴鐺,定時就被叮叮當當敲響;還有一個天文鐘,原來屬於附近的聖彼得修道院,鐘表機構用的是木製齒輪,表盤用山毛櫸木精雕細刻,內圓可轉,上面有油畫,畫著地球的北半球,24小時轉一圈;還有一個1885年做成的自動鐘,有400公斤重,23種自動功能,以及悅耳的音樂。

17世紀初,黑森林人開始利用木頭、鐵絲製作鐘表,但和周圍其它地區比如瑞士、巴伐利亞等地不同,黑森林人很早就開始有組織地外銷他們的產品。德國鐘表博物館現任館長是瑞士人薩魯茲教授。他介紹說:"一開始,黑森林人可能真的是背著鐘表下山賣的,但很快他們就組織有方,劃分地盤,在各地成立公司,比如荷蘭公司、英國公司等等,先把產品成箱運到當地的倉庫,然後再派人到當地的各個集市叫賣。由於他們直接和最終客戶接觸,所以很快就摸清了哪個市場喜歡哪種款式。黑森林鐘表的標準面板是白色,所以他們可以根據各個市場的喜好,靈活改變,比如英國人喜歡清淡色,俄羅斯人則偏愛各種藍色。"

Kuckucksuhr
咕咕鐘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18世紀初,黑森林鐘表業面臨第一次危機。一是戰爭,使道路不暢通;二是美國人開發了新工藝,可以批量生產鐘表。黑森林鐘表業的對策是在富特旺根成立了一所鐘表製造學校。薩魯茲說:"當時的校長格爾維希想出一個重振旗鼓的妙招,就是在鐘表外殼上想辦法。為此,他公開招標,請巴登地區的藝術家們獻計獻策,最後是一名建築設計師的方案中選,這就是黑森林典型的鐘表外殼造型--房屋型的誕生時刻,時間是1852年。在此後近70年間,黑森林鐘表業出售了上百萬只房屋型鐘表,非常成功。相應地,人們也關閉了鐘表製造學校,成立了雕刻學校,因為產品增值主要是靠外殼實現的。"

1918年一次大戰結束後,很有小市民情調的木雕咕咕鐘不吃香了。但這次危機,也沒能嚇倒黑森林人。他們仿照美國做法,成立了大工廠,開始了大批量的機械化生產。薩魯茲說:"比如榮漢斯公司,戰前就已經是歐洲最大的鐘表生產廠家了,戰後擴大生產。黑森林那時每年生產八、九百萬個鐘表機構出口世界各地,在當時世界上算是遙遙領先。二次大戰後,黑森林鐘表廠的不少機床被戰勝國拆遷,作為戰爭補償。但黑森林人並沒有垂頭喪氣,而是振作精神,從零開始。後來的電氣表、電子表、石英錶的鐘表機構,一開始也都是在這裡批量生產的。但後來來自亞洲的競爭,使整個產業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就崩潰了。然而黑森林人再次表現出靈活應變的能力,挖掘出新的商機,經營結果都還算不錯。"

古塔赫的黑森林露天博物館"福格特農莊"在德國也很獨特,它把黑森林其它地方有一定代表意義的老農莊,包括那些附屬建築比如磨坊、明火烤麵包的單獨烤房等等,都一磚一瓦照搬過來,展現黑森林地區近400年來的農家歷史,滿足德國人心底對田園景色、對故鄉情調的渴求,以及對過去時光的懷念。"福格特農莊"每年吸引25萬人前來參觀,也算黑森林旅遊業的一個亮點。

Essen in Deutschland Ein Stück Schwarzwälder Kirschtorte unten und ein Stück Punschtorte
黑森林蛋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 Stockfood

雖然每年都有500多萬遊客到黑森林旅遊渡假,但競爭壓力卻越來越大,一是因為德國其它地區在趕超,二是因為國外廉價游,三是來自網路的價格壓力。這些因素都迫使黑森林旅遊業進行自我調整,許多人推出主題渡假,登山地車啦、北歐式行走啦,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Wellness渡假。奧博基興旅遊負責人米勒介紹他們吸引遊客的經驗說:"我們推出團體游,也把周圍有意思的大城市、大活動納入我們的節目,比如打出'住在奧博基興、游覽斯特拉斯堡'的口號。萊茵河上游的文化資源很豐富,如詩如畫的葡萄酒之路、巴登巴登的文化節等等,我們都充分利用。"

也就是推出新活動,吸引新遊客,品酒會、烹調班,都是近年來深受德國人青睞的業餘消遣。吃、喝,在黑森林很受看重。

舉世聞名的黑森林櫻桃蛋糕,要想做地道,可不容易,聽那蛋糕師傅津津樂道地細細說來,費事兒程度似乎並不亞於北京烤鴨。

黑森林西部也是盛產水果的地方,或陡或緩的山坡上,到處都有櫻桃樹、梨樹、李子樹,因此,這裡的老農家,幾乎家家都會做水果燒酒,家家也都有祖傳的燒酒權,因為酒精受國家管制,一般公民不許隨便釀造。卡爾‧米勒家17世紀就有燒酒權了,他介紹說:"有燒酒權的人家,每年最多只許蒸餾300升純酒精,折合差不多500、600升燒酒。海關查得很嚴,誰要是沒有申報,沒有交稅,就是燒黑酒,今天基本沒人敢幹,因為罰得厲害。"

水果燒酒,種類、品級非常繁多,哪類水果、有沒有核兒、糖分多高,做出來的都是不同類別、德語名稱也完全不同的水果燒酒,自有一番學問。

許多德國人也不見得知道,黑森林這個山區其實也出產葡萄酒。黑森林所在的巴登是德國第三大葡萄酒產區,其地理位置最靠南、因而氣溫最暖,是德國唯一一個滿足歐盟B區標準的產區。但山區氣溫低於一般平地,黑森林山區難道是例外?葡萄酒農門德作答說:"細看我們周圍的地勢,你就會發現,我們這裡地處萊茵河谷地帶,兩邊有高山,使河谷的小氣候非常適合種植葡萄和各種水果。"

門德是德國最好的紅葡萄酒農之一。他的訣竅其實就是因地制宜,精工細作。所有步驟,從採摘到發酵,甚至連洗酒瓶、灌酒,都是自家做,因而可以嚴格控制品質。

一般葡萄酒農都不自己釀酒,而是參加合作社,每年將收成上交,由合作社統一釀制。幾百戶人家的葡萄堆在一起,能釀出好酒嗎?奧博基興葡萄酒合作社營銷主任本茨認為,當然可以。他介紹說:"合作社專門有人負責品質,從養地、到選種,幫助農民決策。我們也有詳細的耕作規定。最後還可以利用年終結算這根槓桿,提高人們的品質意識。"

最後還要提一下黑森林的名特產—黑森林火腿,其名聲不亞於義大利、西班牙火腿,自然也是精工細作。

作者:Gerd Schmitz / 施彥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