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這兒沒多少德國的東西了"

Daniel Heinrich2016年8月21日

巴特戈德斯貝格曾是波昂的使館區。如今,蒙面女性和阿拉伯店鋪成了當地街景。很多老居民感覺自己已非置身家鄉。德國之聲記者Daniel Heinrich從當地發來如下一篇報導:

https://p.dw.com/p/1Jjk4
Deutschland Burkas in Bad Godesber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Baumgarten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裡,在巴特戈德斯貝格( Bad Godesberg),大夥兒都認識加魯施卡(Sabine Galuschka)。這位57歲女性在主街上開了一家小小的花店。與主顧們聊起天來,話題常會超出與生意有關的范疇。當下德國國內有關"禁止布卡(Burka)"的討論?她嘆了口氣,說道,這裡,過往的人(意指阿拉伯女性)都蒙面,這可讓人不好受。她指出,我們可不會蒙面上街的呀。她憂心忡忡,說道,她很想知道,面紗後面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其實,在巴特戈德斯貝格,並非"所有的人"都蒙面。在一個溫暖的周日,若在內城溜達,你看到的倒是對比鮮明的情景:既有穿著緊身褲和時髦短褲的年輕女子,又有戴頭巾的成群女性,其中一些人裹著尼卡布(Niqab),一種只露眼睛的全身罩袍。不過,穿布卡(Burka)-一種將全身遮得嚴嚴實實的阿拉伯罩袍-的女性則遠近都見不著。

Deutschland Bad Godesberg Innenstadt Reportage Burka
加魯施卡(左)在自己的花店裡圖片來源: DW/D. Heinrich

右翼

一名拎著滿滿當當購物袋的女行人停了下來。她說道,對這裡的阿拉伯女性她並無不良印象,她們當中的大多數對她都挺友好,一些人還打招呼,但她覺得,她們不願露出自己的臉,這有點可惜。這時,她欲言又止。顯然,她費著心,注意不要一不留神脫口而出,說了錯話。她表示,蒙面這種事情可能屬於她們的文化,可能不是有意要惹惱德國人。不過,她補充道,既然是到了別的國家,就該入鄉隨俗,否則,就不該到這裡來。

她不願說出自己的名字,也拒絕給她拍照。在巴特戈德斯貝格,很多人迴避對"禁止布卡"、"難民問題討論"這樣的議題表示自己的態度。他們表示,尤其擔心自己會被歸類到"右翼"。不過,在波昂的這個區,很多謠傳仍在私底下不脛而走,例如,傳說有那麼一些"代理人",專為阿拉伯商人購買住宅;另有傳說稱,"那些阿拉伯人"每平方米可以出價20歐元。一位中年男子憤憤然,說道,這可是一種雙重道德,一方面,大家都願意要阿拉伯人的錢,但另一方面,大家又都不喜歡錢後面的人。此人也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不願正對著麥克風說話。

Deutschland Burkas in Bad Godesberg
夏日,在巴特戈德斯貝格街上,西方女性的夏季穿著與阿拉伯一女士的蒙面服裝對照鮮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Baumgarten

與阿拉伯商人們交談的企圖統統失敗。他們的回答十分簡短,千篇一律,都是"不想惹麻煩"。要想同一名蒙面女性或她的陪伴者談上話,更是不可能。大多數情況都是這樣:一看到麥克風,當事人便立刻把手遮到臉前,目光同時急速閃開。

"到處是水煙吧"

返回加魯施卡的花店。倒真有一名女顧客,願意聊天。她叫拉萬(Simone Lavan),今年50歲,正溜狗在外。她不讓照相。她覺得,禁止布卡實屬多餘,因為,這不解決問題。她認為,真正的問題是在別的地方。她指出,她每天都能經歷到阿拉伯男人對女性的偏見。走進這裡的任何一家阿拉伯咖啡店,你就會體驗到這一點。作為女性,你馬上就會感覺到男士們的斜視目光。她說,她雖並不會由此感到害怕,但想到自己是在自己的國家,卻被這樣對待,當然十分不快。

Deutschland Reportage Burka
巴特戈德斯貝格一德國超市的一塊牌子圖片來源: DW/D. Heinrich

比政治爭論更讓她不安的還是街景的變化。不久前,碩果僅存的"典型的"巴特戈德斯貝格餐館中的一家不得不關閉。她告說,現在,到處是水煙吧,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那種膩甜味兒。說到這時,拉萬女士露出了某種絕望感。她表示,在這裡不再有多少德國的或義大利的東西了,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阿拉伯字。

"到處"、"所有"-正如蒙面一樣,一概而論,不分青紅皂白,在這裡也不合適。不過,在回程路上,再看一眼一德國大超市連鎖店在當地一家分店,便發現了:除德文和英文外,各種商品的價牌上也都注寫了阿拉伯文。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