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單調的中國夢

長平(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2015年2月13日

中共再次對國內民眾推廣"國際宣傳片"。時評人長平認為,宣傳片看起來太過單一,因為有太多的夢想不讓說出。

https://p.dw.com/p/1EZzB
Spuren deutscher Geschichte, Adam Schall von Bell
圖片來源: Wikimedia

(德國之聲中文網)人民日報2月8日在微信公眾帳號推廣一則宣傳片,同時宣傳部門「請各媒體注意突出轉發」。2月9日,人民日報網站發表文章,稱宣傳片突然走紅網路,討論它「何以贊聲一片」。這種「左手稱讚右手」的做法,好像也真的能讓全身熱血沸騰。至少,很多人都因此看到了這部短片。

正如習近平在小吃店吃包子,官方全部操控的宣傳,卻被包裝成普通民眾偶然遇見搶發微博一樣,這部短片的製作者「復興路上工作室」也長期「潛伏」,偽裝成民間機構。它製作的另一部短片《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也曾被宣傳部門要求重點轉發,但是中宣部官員接受採訪時說,不知道「復興路上」是誰,只是欣賞它的作品。這一次人民日報並未隱瞞這個訊息:這是一家官辦機構。將官方話語偽裝成普通民眾的心聲,也這是部宣傳片的問題。

Chinesischer Journalist Chang Ping
長平圖片來源: imago/epd

這部短片被人民日報稱為「中國共產黨國際宣傳片」,標題卻是《中國共產黨與你一起在路上》,其目標觀眾更像是國內民眾。「出口轉內銷」是中國頗有吸引力的商業手段,也被頻繁地用於宣傳領域。「出口貨」就是給「洋人」用的,進入國際市場,東西的品質比供國內市場的高。這樣你就能明白,為什麼要用一部英文片來對內宣傳,而且人民日報反復強調它「高大上(高端、大氣、上檔次)」、「國際範兒」和「霸氣」。

不過,跟以往的宣傳部相比,這部片子的確有「跟國際接軌」的地方,那就是在形式上聚焦於普通民眾。2011年出現在紐約時代廣場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拍了一群華裔「成功人士」。儘管在時代廣場花費不菲,但是實質上還是「出口轉內銷」,給國內民眾看的。否則,很難想像如此「政治不正確」地僅以「成功人士」代表國家形象。而且,其中相當部分出鏡者都早已經移民,拿的是外國護照。這部片子沒鬧這樣的笑話,而是「展示了學生、農民、工人、調酒師、舞蹈家、快遞員、運動員這些普通人的夢想」。

過去的奧運宣傳片等也少不了普通人的形象,但是那些形象大多只是背景。偶爾開口說話,也是跟自己生活無關的宣傳話語。在這個短片中,為了配合「中國夢」這個的大主題,普通人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小小夢想:「我想明年有個好收成」、「我想開個小飯館」、「我想養老金能不能再多一點」、「我想娶個漂亮媳婦」、「我想天更藍水更清」等等。

這些夢想當然都是真實的,應該得到支持。然而,在一部談論夢想的宣傳片裡,所有人都被聚焦於基本的物質需求,也顯得有些奇怪。中國媒體輿論常常將不關心政治、只追求被允許追求的物質生活,稱讚為「實在」。似乎那些關心民主自由的人士,都是凌空蹈虛、誇誇其談的人。問題是,諸如「我想要自由說話」、「我想要匿名上網」、「我想要一張真正的選票」,這些要求真的很不「實在」嗎?如果中國人的夢想都是那樣,為什麼每年要花掉比軍費還高的維穩經費呢?

宣傳片稱「8000萬中國共產黨黨員,與13億中國人民一起,為了每一個人的夢想,為了給每一個夢想搭建一座舞台」。「每一個夢想」加在一起,不應該這麼單調。我更感興趣的是:有多少夢想不讓說出?

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