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長平觀察:黎智英案,「香港法治社會遺址」的一塊化石

長平
2023年12月23日

備受矚目的黎智英案周一(12月18日)開審。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真正應該受到審判的,是對香港法治的破壞者,其中包括道貌岸然地審判黎智英的三位政府指定法官。

https://p.dw.com/p/4aWOW
備受矚目的黎智英案周一(12月18日)開審(資料圖片)
備受矚目的黎智英案周一(12月18日)開審(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Kin Cheung/picture alliance/dpa/AP

(德國之聲中文網)備受矚目的案周一(12月18日)開審,預計審判將持續約80天,最終由政府指定的法官而非陪審團作出裁決。

政府指定的三位法官之一杜麗冰(另外兩位法官是李運騰和李素蘭)周五已經作出了此次審判的第一個裁決,她同意檢方對起訴期限的計算和解釋,駁回了黎智英律師團隊提出的撤銷煽動罪指控的請求

沒有人會覺得意外。同樣不會讓人覺得意外的是,80天的審判表演之後,這些法官們還會同意檢方起訴,對黎智英作出嚴厲的有罪判決。

中國政府已經為黎智英定罪。例如,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稱,「黎智英等犯罪分子勾結外部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歐洲議會「公然為黎智英等反中亂港分子撐腰」,連裝模做樣的「涉嫌」二字都省略了。香港政府驕傲地聲稱,到目前為止,國安法的定罪率達到100%。在法律專家看來,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笑話。

拒絕認罪 黎智英案開庭

「香港法治社會遺址」

西方媒體稱這場審判檢驗香港政治自由和司法獨立的試金石,實在是有點自欺欺人。香港政治自由和司法獨立的狀況如何,還需要一個案件去測試嗎?

只能說,黎智英案的審判將會成為「香港法治社會遺址」中一塊巨大的化石,永久地銘刻下法治的墮落和文明的恥辱。

由於中共專制政權的頑固和專橫讓人看不到改變的希望,中國很多知識精英一度對沒有民主的自由和法治抱持巨大的熱望。新加坡和香港成為這一治理模式的樣板。尤其是香港,在九七政權移交之前,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整個社會表現出來的自由、法治、秩序、繁榮、正直、勤勞和善意如果燈塔一般照耀著看不見民主的中國社會的前程。

然而,人們低估了真正的專制政權對文明的破壞。如今,網民們將香港稱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或「亞洲金融中心遺址」,痛心其在中共這個「境外勢力」的破壞之下根基喪失,繁華不再。毫無疑問,同樣地,「香港法治社會遺址」是中共留給未來人類考古學家的一大功課。

中共是破壞香港法治的「境外勢力」

黎智英被指控犯下種種罪行,包括「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和「刊印發行煽動刊物」。一個完全靠勾結境外勢力(蘇聯)和刊印發行煽動刊物(紅色宣傳)起家的政黨,竟然可以理直氣壯地指控這兩項罪名,而且讓擁護它的小粉紅對此行為深惡痛絕,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對境外勢力的指控,是中共宣傳的一種話語圈套。我曾經說過,中共的罪惡,並不在於它接受共產國際的資助,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甚至明火執仗地建立一個接受境外勢力操控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而在於它利用境外勢力的政治觀念——民主、自由和人權——作為宣傳號令,得到人民的支持,奪取政權之後卻反其道而行之,建立了更加專制的獨裁政權。

也就是說,有好的境外勢力,也有壞的境外勢力。如果說曾經的香港法治是其自治境內的一種善治的話,那麼來自不同制度的中共政權就是一種破壞性的「境外勢力」。

黎智英2020年12月12日從監獄走向法庭的樣子
黎智英2020年12月12日從監獄走向法庭的樣子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真正應該受到審判的人是誰?

警察抓人,並非都是在執行公務;法官判案,也並非都是在實踐法治。坐在審判者位置上的三位政府指定的法官心知肚明,跟2020年以來以違反《國安法》名義而被捕的250多名香港人一樣,黎智英正在遭受非法審判,他被被剝奪了保釋、陪審團以及選擇律師為其在庭上辯護的權利。

2020年6月,黎智英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表示,香港之所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法治和英國留下的道德標準,而大陸強推國安立法正是破壞香港法治、破壞《基本法》。

上周四(12月14日),歐洲議會發表題為「香港基本自由的惡化,尤以黎智英案為首」的決議,指黎智英因莫須有的罪名面臨終身監禁,顯示北京和香港當局藉《香港國安法》破壞港人基本權利。該決議明智地意識到,香港自由和法治的惡化對歐盟也有影響, 因此歐盟必須與黎智英和香港同在。

所謂「危害國家安全」,是指「危及中共政權」。即便根據中共發家史上的宣傳,煽動顛覆政權,尤其是顛覆專制政權,非但不是犯罪,而且是英勇的壯舉。真正應該受到審判的,是對香港法治的破壞者,其中包括道貌岸然地審判黎智英的三位政府指定法官。

作者長平是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現居德國。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