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門檻國家大企業競爭力提升

2011年1月30日

世界經濟斗轉星移。諸如中國、印度、巴西這樣的新興工業國以局部超出10%的巨大增長率日益變身為世界經濟引擎。這些國家的大型企業向世界頂尖進發著。這種狀況在西方並非廣為人知。但這只是暫時現象。

https://p.dw.com/p/100Fy
海爾在西方已經小有名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paweb

在歐洲還鮮為人知

如果問一個德國人,他是否聽說過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他也許會疑惑地聳聳肩膀。墨西哥飲料製造商Femsa或者巴西飛機製造企業Embraer,在此間也幾乎完全不為人知。但這種情況很快就將改變。企業咨詢公司波士頓咨詢集團在其最新調研報告"全球挑戰者-行動中的公司"裡,列出了100家最大的高增長企業。

波士頓咨詢集團的尼古拉斯‧朗(Nikolaus Lang)指出,新興工業國的許多大型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比它們的知名度傳播速度快,"我認為,這有一堆原因,源於這些企業的增長在過去那些年裡主要發生在本國市場上,而最近幾年來它們開始走向世界,於是在公眾意識到之前,出現了一種所謂的延時效應。"

將更大步前進

但朗先生斷定,這些大企業很快就會引起廣泛的注意。這100家高增長企業現在的銷售額總量已達約1萬3000億美元。他們的收益在10年內增長了近20%。而這個速度還會進一步加快。波士頓咨詢集團預測,這些挑戰者的營業額在今後10年裡將達到8兆美元,幾乎翻6倍。尼古拉斯‧朗預言道,因此,世界經濟的重心將產生推移,"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我們認為,這100個企業裡大約將有一半能進入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名單,也就是說,將有來自新興工業國家的50個新企業躋身世界500個最大企業的行列。"

這100家挑戰者號來自16個國家。其中中國企業最突出,有33家,佔了三分之一。其中一些企業對西方人來說已經不那麼陌生,比如家電企業海爾,或者電腦集團聯想。印度以20家企業位居第二,巴西以13家企業位居第三。隨後是俄羅斯和土耳其。尼古拉斯‧朗認為,有三大因素決定了這些大型企業的成功,"首先,這些企業擁有一個極大的、增長強勁的國內市場,他們能夠從中得益。第二,這些企業在設計價格低廉、靈活的產品方面必須保持非常強的發明創新力度。第三,他們有著巨大的求知慾和學習精神。"

改變競爭格局

這些上升中的大型企業越來越多地把他們的目光從國內市場轉移到世界市場上去。新興工業國的大型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世界各地的兼並活動、收購它國大型企業的活動。中國大型企業聯想收購IBM電腦部門和中國汽車廠吉利收購沃爾沃,只是其中兩個例子。尼古拉斯‧朗說,老牌跨國企業們不得不適應來自新興工業國的激烈競爭,"我們認為,這些全球挑戰者中的一些,尤其在諸如汽車零配件、電子、電信這些工業領域裡,完全有能力對我們這裡老牌的競爭者們展開具有殺傷力的競爭。"

這挑戰者一百強主要來自投資物資和原料經濟領域。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服務性和消費品生產商闖入了市場。波士頓咨詢集團從2008年開始每年發表一份調研報告"全球挑戰者-行動中的公司",公佈對新興工業國大型企業發展情況的最新調查結果。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編譯:平心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