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閒話德國: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2017年4月29日

專欄作者張丹紅剛剛在中國度過復活節假期。不知是不是年紀大了的緣故,她感覺有些跟不上中國的發展節奏了。

https://p.dw.com/p/2c4uw
China Peking - Zhang Kolumne
圖片來源: DW/D. Zh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假如德國和中國是一家博物館當中的兩個展館,那麼德國館無疑是常設展,展品即使有變化,也是微弱的;而中國館的展覽則是流動的。即使日新月異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仍會發生你最喜歡的館子突然消失的事情。

我這次就有了這樣的經歷。父母家後面那條街上我最愛的一家別具一格的咖啡館突然不見了,無影無蹤。我甚至不能準確描述它生前的位置。每個夏天我都坐在咖啡館舒適的院子裡,有時候獨自一人,一邊曬太陽,一邊看書,神仙一般。院子裡的另一張桌子永遠空著。儘管不少中國人認為西方的一切都是值得借鑑的,但日光浴對我的同胞們來說仍然難以接受。中國有句俗話:一白遮百醜。反過來說,再美的女人,皮膚黑一點兒就成了美中不足。因此夏天常看到打陽傘的女性,儘管既沒有太陽,也沒有可以保護的白皮膚。也許咖啡館關閉的原因是店主太超前了。

Deutschland DW Redakteurin Zhang Danhong
圖片來源: V. Glasow/V. Vahlefeld

這樣,我和我的大學同學只能另尋出路。大約一個小時(假如在科隆,我已經走過10家露天咖啡館了)之後,終於看到了沙漠中的綠洲。不過露天的幾張桌子被一個橙色的雨篷遮了陽。在我倆苦苦哀求之下,跑堂才將雨篷略微收回。一縷陽光,一杯咖啡,幸福感油然而生。周圍的中國人一定以為我的神經不夠正常。

手機取代了一切

中國人不願直接受到日照也許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們大多屬於低頭族,陽光下看手機晃眼。在中國,智慧型手機相當於電視機、電腦、照相機、攝影機、導航儀、轉賬卡和圖書的總和。當然,偶爾還可以用它打電話。微信還靜悄悄地取代了名片。過去兩個中國人畢恭畢敬地雙手互遞名片,今天只需掃一掃二維碼。與同學聚會,結帳時都用微信,只有公務員和我這個外國人掏出骯髒的現金。

China Peking - Zhang Kolumne
圖片來源: DW/D. Zhang

用微信還可以叫出租。你只需輸入起點和終點,滴滴搭計程車馬上就會告诉你計程車距離你有多遠以及車的尾號。等待時間不會超過10分鐘。這對普通中國人來說是一大改善,但對我這個習慣街邊招手搭計程車的人來說卻是個小小的災難,因為雖然空車仍然滿街跑,但它們不再招手就停,原因是大多已經被微信預定。我深深體驗到一隻仰面朝天的甲殼蟲的無助。

德中差異

在對新技術的態度方面,我是典型的德國人。在德國,一個新的東西首先受到懷疑,之後展開激辯;最後政治層面做出決定,並確定目標;由於目標難以實現,於是召開峰會。電動汽車就是這樣的經歷。我們做記者的幾年來不斷報導電動汽車峰會,但德國政府制定的2020年一百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仍然難以企及。

China Peking - Zhang Kolumne
圖片來源: DW/D. Zhang

中國人就不一樣了。為了減少環境污染,北京政府下決心推動電動汽車業的發展。決心有多大,可以從每年新建的充電站數量看出來。單是今年就80萬。此外,中國還為電動汽車車主提供一系列優惠,比如:他們沒有行車限制。對某些中國人來說,這是買電動車的最大動力。

我們家也新買了一輛特斯拉電動車。它開起來悄無聲息。特斯拉在北京建了很多充電站,免費"加油"。考慮到30年前中國還基本沒有私家車,說中國館負責流動展並不為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