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閒話德國:青春期指南

張丹紅 2016年4月22日

青春期不僅對當事人來說不易,對父母也是個挑戰。如何端正態度,知難而進,專欄作者張丹紅採訪了德國的「教育教皇」。

https://p.dw.com/p/1Iade
Jugendliche liegen im Gras
圖片來源: Imago/Westend61

(德國之聲中文網)前不久我因病提前回家。我可以把午飯準備好,給女兒來個驚喜 - 我心想。不一會兒聽到鑰匙在鎖眼兒轉動的聲音,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門。"你怎麼在家?"女兒大惑不解。"我不太舒服。你不高興媽媽已經在家了嗎?""不,因為我想一個人呆著。""那你就當我不在家。"女兒這一次很聽話:午飯桌上,她一手握筷子,一手持手機,對我視而不見。

儘管我理解她青春期的艱難,但這樣的時刻對我來說仍然很難消化。在中國,尊敬父母是人生最重要的準則之一,青春期反應再強烈,也不能撼動這個規矩。我像女兒這麼大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青春期這一說。我們中學班主任不厭其煩地說:"你們的唯一任務是學習。誰現在談戀愛,以後別來見我。"

跨越青春期

我並非一定要在畢業之後與他保持聯繫,但是中學生談情說愛是不道德的,這個觀念他成功地灌輸給了我。於是,我強迫自己對學校裡幾個小帥哥兒發出的友情訊號無動於衷,現在想起來後悔不迭。一句話:我們那會兒把青春期階段一躍而過。

這加大了我應對青春期女兒的難度。"媽媽,這你不懂,你不是在這兒長大的"- 這話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這刺激了我的自尊心,我於是開始讀關於青春期的專業書,並採訪了人稱教育教皇的羅格(Jan-Uwe Rogge)。

假如孩子突然失去了交流的興趣怎麼辦?比如我問女兒今天學校怎麼樣,她總是那兩個字"還行"。羅格說,那就別提這些多餘的問題,孩子會感覺你在盤問他。"更重要的是培養一些特定的儀式,比如全家一起吃晚飯。一般來說,孩子們會自然而然地敞開心胸。"

Chaotisches Jugendzimmer
圖片來源: Imago/imagebroker/strigl

"豬圈就豬圈"

青春期的另一個特點是:當你請孩子收拾房間的時候,他往往會成為最堅定的抵抗戰士。羅格的建議是:那就將去孩子房間的頻率降到最低。"如果你總是去孩子的房間,並為那裡豬圈式的混亂感到憤怒,那這只能說明你的時間太多了。最好多看看自己,豬圈就豬圈。"

交友不慎?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的孩子時不常地想越界,找一些不同於自己的朋友。"在這位教育專家看來,上學的目的之一不正是認識一些通過父母絕不可能認識的人嗎?

聽羅格談青春期,一切都變得那麼輕鬆。設身處地地為這些少男少女們想想:整天被各種荷爾蒙騷擾,情緒大起大落,身體發生巨大變化。這就好像一個商場因整修而暫時停業,可這些孩子們卻不能停業。在這種時候,父母有時候礙事、甚至招人煩就很可以理解了。"不要去擁抱一株只想扎人的仙人掌" - 羅格語錄。

"一邊撒手,一邊支撐"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撒手不管。羅格說,重要的價值家長要身體力行。他引用瑞士教育學家Pestalozzi的話:"教育是榜樣加上愛。"對羅格來說,青春期教育的最佳狀態可以歸納為:"一邊撒手,一邊支撐"。家長常愛說的一句話是:"我這是為你好。"這就是撒不開手的表現,要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哪怕會摔跟頭。家長還要避免那些居高臨下的口頭語,比如"你看,我早就跟你說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Zhang Danhong Kommentarbild App
張丹紅

要是一不小心又冒出了這樣的話呢?沒關係。教育教皇允許父母每天犯十個錯誤,並堅持自己也有犯錯的權利。比寬待自己更重要的是與孩子一起開心地笑,每天至少三次。當你以為山窮水盡的時候,幽默會使你柳岸花明。"生活不容易,但比你想像得簡單" - 羅格語錄。

自從我對青春期保持一種輕鬆的態度以來,感到與女兒相處容易多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頓沉默的午餐。我很平靜地對女兒說:"你這樣做讓我有些傷心。吃完飯你再當我不在家也不遲。"她笑了,瞬間又成為最乖的女兒。

有一個問題揮之不去:青春期能跳躍過去嗎?專家的看法是:身體的變化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一些情感上的過程卻可以壓制下去。不過,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青春期還是會找上門來。"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三青春期,大約在35歲到50歲之間。"天哪!難道媽媽和女兒共度青春期?這要是讓我先生知道.......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