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nterview Chen Kaige Berlinale

亭子2009年2月11日

在2006年《無極》首次進入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之後,2009年陳凱歌帶著《梅蘭芳》再次入圍。與《無極》的毀譽參半不同,《梅蘭芳》在國內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但《梅蘭芳》能否超越《霸王別姬》所取得的成就,成為陳凱歌事業上的又一次突破,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2月10日在柏林電影節舉行首映。德國之聲對導演陳凱歌進行了專訪。

https://p.dw.com/p/GrR6
陳凱歌在拍攝片場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梅蘭芳》似乎代表著一種回歸。從當年《霸王別姬》中的京劇題材,到《無極》那種流行大片,現在又回到京劇。您如何看待這種回歸?

陳凱歌: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回歸,其實創作是沒有什麼可回歸的。即使有這個願望,你也回不來,因為時間、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想拍《梅蘭芳》一定程度上還是有感而發的。我覺得2008年中國發生的事情還是很戲劇性的,既有很高的榮譽,也遭遇了很大的困難,這其中既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也包括在國際上遇到的。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拍《梅蘭芳》的構思在前,但是我覺得梅蘭芳這個人物不約而同地應和了2008年發生事情。實際上這個電影最根本的還是想探討一下可能我們長時間已經忘記的,中國人由於自己的文化而來的品格力量,看他(梅蘭芳)這樣一個人怎麼來應對紛繁複雜,充滿變化的世界。

德國之聲:您早期的作品《霸王別姬》表現了一些在當時歷史環境下激烈的社會衝突。相比之下,《梅蘭芳》也是發生在一個動蕩的社會,但是影片中呈現的衝突並不劇烈。能談談這其中的考量嗎?

陳凱歌:這跟我的心境有很大的關聯。我覺得梅蘭芳是上善若水,他有一種包容、接納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比《霸王別姬》中的程碟衣更強大。他的強大並不表現在外表上,而是表現為一種接納度。《梅蘭芳》更加清楚地描繪了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而較少地表現社會變動。我覺得這個才是對的。電影中如果容納了太多對社會變化的表現,反而會分散對主要人物的注意力。

德國之聲:您如何定位《梅蘭芳》?您認為《梅蘭芳》是屬於商業片還是文藝片?

陳凱歌:其實我覺得好的電影應該能夠跨兩界。你可以說它是個文藝電影,但是它在中國大陸又有1.5億左右的票房,這是好多商業電影也達不到的。這對我個人來說也沒什麼可驕傲的,只是說很難區分。 我感覺最有力量的電影是從內心中發生的。所以我希望我以後再拍任何電影,我能夠聽從我自己內心中的安靜的呼喚,而不是屈從於環境。當然對於一個創作者來說,你需要傾聽環境對你的要求。你要在變化中求不變,否則你就無路可走。

德國之聲:您認為是哪些因素幫助《梅蘭芳》在國內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

陳凱歌:我覺得可能梅蘭芳還是一個傳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票房的話,它意味著影響力。是不是這個電影在中國社會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使得這些觀眾從梅先生身上有所得。這可能是推動票房的一個因素。

德國之聲:《梅蘭芳》中也算是大牌明星雲集。選擇黎明、章子怡是不是出於商業因素的考慮?

陳凱歌:我覺得通過演員們個人的努力,他們都演的非常好。倘若大牌明星演的不好,也沒有用。我也知道這期間有很多爭議,這個很正常。當然由於我們處身在一個商業環境中,我們必須得面對這個條件。如果完全跟這個現狀對著干,我覺得不現實。

德國之聲:不少觀眾認為,影片的前半段張持有度,但是後半段則略顯平淡。您怎麼看待這種評價?

陳凱歌:也正常吧。我覺得,別那麼使勁兒。

德國之聲:當下很多導演都在關注社會的現實問題,但是您似乎一直注重於探詢中國的傳統文化。

陳凱歌:我也很希望拍現代題材的東西。但是現代題材的東西,拍尖銳了不容易。但是不拍尖銳了,就沒什麼意思。因為確實在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尖銳的問題。其實是應該去表現的,以便對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些幫助吧。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電影工作者的責任。可是我老覺得拍不透,大家也知道為什麼。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在傳統中找一些我們覺得被大家忘掉的,但是其實對大家來說還是很重要的東西。

德國之聲:您未來有什麼新的拍片計劃嗎?

陳凱歌:合適的話,我會在西方拍個戲,如果劇本還不合適的話,我還是考慮繼續在中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