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獨立電影挺進多元柏林

子雋
2019年5月26日

2017年日本初見,2018年闖到台灣,由影意志籌辦的香港獨立電影節,今年會踏足歐洲,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九日於柏林Babylon戲院舉行,十四部放映的獨立電影,從九七回歸的《香港製造》,到傘後抗爭的《地厚天高》,讓柏林觀眾更看清香港。

https://p.dw.com/p/3J5iV
Poster des Hong Kong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2019 in Berlin
圖片來源: yingechi.org

(德國之聲中文網)獨立電影在香港,往往被界定為非主流、小眾,加上近年政治氣候令自由收窄,涉及敏感議題的電影,難以登上香港院線大銀幕,更遑論打入中國大陸市場。然而獨立電影的態度與價值,不容忽視。由一群香港獨立電影人組成的非牟利團體「影意志」,已連續第三年走出香港,推廣港產獨立電影,今年更進軍歐洲,選定柏林放映。

柏林多元包容文化 讓觀眾看真香港

影意志藝術總監崔允信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前年首次在日本放映這一系列獨立電影,反應出奇地好,而去年在對岸的台灣,也令不少觀眾產生共鳴,今年電影節選址柏林,除了當地有較多香港人聚居,也因為柏林的多元文化,包容性強,相信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看到主流電影中不曾出現的香港,讓觀眾更瞭解香港社會的實況。

今次十四部參展獨立電影,主題離不開中港兩地,並分成五大類別。包括香港議題紀錄片、香港議題戲劇、性別系列、香港移民系列,以及關於中國大陸的議題,後者包括由中國內地導演應亮執導,改編自他流亡的真實經歷、獲全美影評人協會特別表揚獎的《自由行》。

這批電影的出品期橫跨香港回歸以來的二十年,當中具有時代標誌的港產獨立片,要數到九七回歸面世的《香港製造》,講述四位少年在香港回歸大時代下的青春故事,也隱喻九七社會實況。而崔允信執導的《憂憂愁愁的走了》及《三條窄路》,記錄九七前後及2003年七一後的香港社會,亦會於電影節放映。

Künstlerischer Leiter Vincent Chui und Regisseurin Nora Kan des Films -  Ying E Chi Cui
影意志藝術總監崔允信(右)與《地厚天高》導演林子穎將會現身柏林圖片來源: Chan Ka Chun

題材豐富 涉中港政治性別移民

或許坊間有意見認為,獨立電影人就定必關心政治、時事等,但崔允信坦言是個錯覺,當年創作並沒那麼多計算與鋪排。"當然我們應該關心社會,但我以前不太認識那些人和事,反而會看得透更多人性的東西,而不是原則。當時我拍《憂憂愁愁的走了》,記得大概在回歸前幾年,六四燭光晚會很少人,也沒有再講太多這事,甚至我籌備去拍攝講述香港人如何看六四,有很多人認為,為何要再講六四。所以就是我沒有太投入在內,反而會看到這個香港。"

近年香港社會發生的大事不斷,獨立電影也難以擺脫政治,往往會與社會爭議掛勾而炒熱起來,例如記錄雨傘運動寂寂無名參與者的《亂世備忘》;又或是細訴梁天琦的內心高低跌宕的《地厚天高》。

延伸閱讀:《地厚天高》遭影院封殺 導演:盼主角信人性美好

同為旺角騷亂的參與者,遭遇卻差天共地。暴動罪成的梁天琦,在港被判囚六年;當日棄保潛逃被通緝的黃台仰及李東昇,如今卻獲德國批准難民庇護。記者採訪當天,還未傳出黃台仰二人的最新消息,但執導《地厚天高》的林子穎坦言,兩年間很多事都始料不及。"還未夠兩年,拍攝剪接時,都不知道黃台仰他們會這樣(棄保潛逃),不知道他們的下場,回看所拍攝的,感受不同。"

梁天琦由街頭抗爭到參政,再淪為階下囚,賭上了青春。林子穎最近曾在暴動案審訊聽審時,重遇這位紀錄片的主角,她期望今次將《地厚天高》帶到柏林,觀眾所認識的不是政治與歷史,而是回歸基本,理解成為一個年輕人改變社會但失敗的故事。"政治和社會現實所給予各人的意義,其實是差不多,大家都會覺得梁天琦判刑很慘,但戲中所講的夢想幻滅、對現實的妥協,痛望給予大家衝擊更大,陪伴每個人成長。"

Eröffnungsveranstaltung des griechischen Filmfestivals Filmbox Hellas Berlin
Babylon戲院是柏林文化地標之一圖片來源: Johanna Maria Fritz

《香港獨立電影節在柏林》

Hong Kong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in Berlin

日期:5月30日至6月9日

地點:柏林Babylon戲院 (Rosa-Luxemburg-Straße 30, 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