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蘇富比"瓷"不達"預" 拍賣不如預期

2011年4月8日

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以一場名為"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的拍賣晚會最受矚目。但拍賣結果不如預期,多項珍稀拍賣品沒有被售出。

https://p.dw.com/p/10q1T
張曉剛的畫作,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價的世界紀錄。
張曉剛的畫作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價的世界紀錄圖片來源: DW-TV

香港蘇富比於本月1日至8日舉辦春季拍賣會中,推出了總估價達27億港元的拍賣品。其中,於4月7日晚間舉行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拍賣晚會,原先總估價介於7.1億港元至10.7億港元,之後卻以3.99億港元的拍賣額收場。

一名來自瑞士的收藏家花了近半個世紀,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工藝品,是該晚會77件稀世珍品的持有人。在定槌之後,拍賣會以低於估價的總交易額收場,競標者的冷淡反應出乎人們的意料。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中國藝術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於本周四表示,拍賣結果相信與買家出手謹慎保守不無關係。從買主一周來的反應而言,市場沒有顧及估價,反而是自己決定了拍賣品的價格。

會上最昂貴的項目,是清乾隆御製琺琅彩"古月軒"題詩的"錦雞花石"圖膽瓶,悠遠的來歷可以追溯至18世紀,估價達1.8億港元。但礙於買家最高標價僅1.7億遂沒有成交。數小時後,蘇富比發言人表示,該御瓷私下以2億港元售出。

會上第二昂貴的項目,一個原本估價約9千萬港元的明成化青花"瓜藤紋爪"宮碗,最高標價僅7千500萬港元,較後私下以估價價格成交。清代康熙豇豆紅釉水孟瓶尊七件套組,也落入相同的命運沒有售出。

亞洲富有的收藏家對收藏品有著穩定的需求,隨著中國經濟騰飛發展,拍賣市場上不乏來自中國的買主。這些因素帶動了藝術品的價格飆漲,但昨日落下帷幕的香港蘇富比拍賣會結果卻叫人失望不已。

本周較早時候,張曉剛1988年的畫作《生生息息之愛》以 7906萬港元成交,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刷新了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的世界紀錄。

編譯:蔡慶暉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