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10410 Mark Twain Deutsche

2010年4月24日

4月21日是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逝世100周年。馬克‧吐溫曾當過印刷工人、密西西比河上的導航員、士兵、淘金者、記者。1869年,他的一本關於歐洲之行的書問世並成為暢銷書。之後,他完成了《湯姆‧索亞歷險記》等小說,揚名於世。他再次前往歐洲旅行,並將經歷寫成《浪跡海外》(A Tramp Abroad)一書。其中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德國的。

https://p.dw.com/p/N2Fx
馬克‧吐溫(Mark Twain)攝於1906年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histopics

浪跡海德堡

馬克‧吐溫的第二次歐洲之行歷時一年半,他的大部分時間在德國度過。從漢堡出發,他前往德國南部。在這裡他停留的時間最長,僅在海德堡就有三個月之久。他與家人住在地勢頗高的一家旅館,可以俯視內卡河與萊茵河的交匯處。每天,他都從旅館出發,去一處地勢更高的地點寫作。他的游記《浪跡海外》中,大部分內容都與海德堡及周邊地區有關。

BdT Heidelbergman Triathlon
風景如畫的海德堡圖片來源: AP

克里斯蒂娜‧凱默(Christina Kemmer)是海德堡"追隨馬克‧吐溫的足跡"這個旅行線路的四位導游之一。她介紹說:"他滿懷愛意地描繪這座城市。他當時住在宮殿旅館裡,入住首夜,他聽到水聲,以為是雨聲。原來是內卡河。他看到鐵路沿線的燈光,把它形容為降落於塵世的銀河。"

「有天賦的人需30年方能掌握德語」

這一旅行線路尤其受到美國遊客的青睞。馬克‧吐溫的《浪跡海外》一書充滿詼諧與諷刺。他描述大學生的慵懶,報紙的空洞,萊茵河岸所產葡萄酒的乏味,還有曼海姆歌劇院的嘶喊。而他對德語這一語言的諷刺則廣泛流傳。導游凱默對此瞭如指掌:

"馬克‧吐溫說,這個民族自稱是詩人與思想家的民族,可是連自己的語言都沒打理好。比如,'我的好朋友',就有多種人稱格式的變化。而同樣是女性,如果說eine Frau,是陰性,而如果是das Weib,又成了中性。所以,馬克‧吐溫說,一天夜裡,有一個人牙痛難忍,無法入眠。於是,那個晚上他就創造出德語這門語言。"

馬克‧吐溫的諷刺當然不僅僅針對德國人,他也常常拿自己的國人開玩笑。無論如何,馬克‧吐溫是一位非常專注、細致的觀察者。他發現德國當時的教育水準較高,也描述孩童在河中赤身嬉戲的圖景。他還將許多傳說從德語翻譯成英語。儘管他曾斷言,有天賦的人也需30年時光方能掌握德語,因此德語急須修改。但無論如何對馬克‧吐溫本人而言,德語並沒有那麼令人畏懼。他在亡妻的墓碑上用德語寫道:「願上帝憐憫你,我摯愛的人。"

作者:Martina Senghas/李魚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