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腦植入設備真能讀取你的思想嗎?

Fred Schwaller
2023年4月8日

據報導,馬斯克的公司正在尋求在今年之內進行神經鏈人體臨床試驗的許可。在大腦植入設備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變革性影響,這些設備到底可能產生怎樣奇異的效果呢?

https://p.dw.com/p/4PpnG
腦機介面有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
腦機介面有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圖片來源: Jonathan Raa/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未來將會有些怪異。"馬斯克(Elon Musk)在 2020年解釋他的神經技術公司開發的大腦植入晶片"神經鏈"(Neuralink)的潛在用途時說。

在過去的七年裡,該公司一直在開發一種植入大腦的計算機晶片,它可以監測數千個神經元的活動。

這種晶片的官方名字是"腦機介面"(BCI),它由3,000 多個電極組成一個微型探針,這些電極連接到比人的頭髮還細的細線上。

馬斯克希望將大腦與計算機連接起來,以便下載大腦深處的訊息和記憶,就像 1999 年的科幻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情節一樣。

除了使用該技術嘗試治療失明和癱瘓等疾病外,馬斯克還表達了使用神經鏈實現人類心靈感應的雄心,他說這將幫助人類在與人工智慧進行的戰爭中獲勝。他還表示,他希望這項技術能夠為人們提供"超級視覺"。

科幻與現實

這些想法可行嗎?簡短的回答:不。

"我們無法讀懂人們的思想。我們可以從大腦解碼的訊息量非常有限。"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神經工程師瓦萊(Giacomo Valle)說。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腦機介面研究員阿爾瓦羅‧加列戈(Juan Alvaro Gallego)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很難想像腦機介面能在他這一生中讀懂我們的思想。

"根本問題是我們並不真正知道思想在大腦中的存儲位置或存儲方式。如果我們不瞭解思想背後的神經科學,我們就無法讀懂思想。"加列戈告訴德國之聲。

在馬斯克的描繪中,未來人們可以像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情節一樣在大腦中植入晶片
在馬斯克的描繪中,未來人們可以像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情節一樣在大腦中植入晶片圖片來源: Jean-Christophe Bott/dpa/picture alliance

記錄大腦的運動計劃

馬斯克在2019年首次展示了神經鏈技術,介紹了一隻腦部植入了神經鏈晶片的豬,以及一段猴子用意念控制乒乓球拍的影片。

但腦機介面的潛力遠遠不止是動物玩游戲。

加列戈說,這項技術最初的目的是幫助因脊柱損傷或閉鎖綜合症等情況而癱瘓的人進行交流,這種情況下患者完全清醒,但除了眼睛之外不能移動身體的任何部位。

"如果你(能夠)將他們的內部交流轉化為計算機上的文字,那麼他們的生活將大為改觀。"加列戈說。

在這些情況下,腦機介面旨在記錄來自運動皮層神經元的電訊號,然後將這些訊號發送到計算機以文本形式顯示。

運動皮層通常不被認為參與思考,而是將移動指令發送到身體的地方,例如說話時舌頭和下巴肌肉的運動。

電極真正記錄的是運動計劃--更準確地說,是大腦不同部分(感覺、語言、認知)對移動或說話所需的所有處理的最終結果。

所以腦機介面並不是真的在記錄你的想法,而是大腦計劃將一根手指移動到這裡,將一條腿移動到那裡,或者張開你的嘴巴發出"啊"的聲音。

"科學家們還表明,他們可以讀取運動皮層繪制字母的意圖。"加列戈說,"使用複雜的建模(與連接的計算機),讓癱瘓的參與者每分鐘可以輸入10個單詞,這是一個突破。"

找回失去的感覺

另一個突破發生在 2016 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握住科普蘭(Nathan Copeland)的機械手--遭遇車禍而癱瘓的科普蘭感覺歐巴馬的握手如同雙方在進行皮膚接觸一樣。

"這證明了腦機介面的不同能力。"加列戈說,他們不是使用電極從大腦中記錄並解釋預期的動作,而是用微小的電流刺激大腦以產生感覺。

在科普蘭的案例中,一種稱為猶他陣列(Utah array)的腦機介面被植入他的大腦,用以改善他的神經系統受損部分的功能。

由神經鏈的競爭對手生產的這款設備,被植入他的感覺皮層,並與他機械手末端的感測器相連。

當科普蘭與歐巴馬握手時,這些感測器發出訊號,使感覺皮層中的電極刺激大腦的"手"區域,讓科普蘭"感覺到"總統的手。

腦機介面的這些新功能代表了下一代深部腦刺激,一種涉及將電極植入大腦區域以幫助運動障礙患者的治療方法。

"這些技術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自 1990 年代以來,深部腦刺激已被用於幫助數十萬帕金森病患者。"加列戈說。

人人都做一次腦部手術?

目前,猶他陣列這樣的腦機介面只被用於像科普蘭這樣的特殊一次性案例,而神經鏈的技術只在動物身上進行過測試。

"腦機介面的所有臨床應用仍處於研究階段,尚未在臨床實踐中實施。"瓦萊說。

馬斯克的神經鏈公司去年曾試圖獲得美國聯邦藥品監管機構的批准,以在人體試驗中測試其技術,但是權威機構以重大安全問題為由予以拒絕。

該設備由96個微小而靈活的探針組成,這些探針必須分別插入大腦。

腦部手術可不是鬧著玩的。即使將腦機介面連接到大腦所需的侵入性手術進展順利,設備感染或免疫"排斥"的可能性在植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存在。

據報導,馬斯克的公司正在尋求在今年晚些時候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的許可。

揭開人類大腦的奧秘!

神經倫理學的爭論

瓦萊說,從長遠來看,腦機介面會引發"各種倫理問題",研究人員、公司、資助機構、監管機構和用戶本身需要加以仔細考量。

這項技術催生了一個新的道德探究領域:神經倫理學。正是在這裡,討論變得更加科幻。

"例如,當數據與人們的思想相關聯時,隱私洩露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如何才能確保晶片植入不夠時不會加劇社會不平等?當這些訊息可以直接輸入大腦時會發生什麼?"瓦萊說。

畢竟,科幻小說的作用是讓我們為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

關於監視和技術控制的警告在20世紀早期的小說如《美麗新世界》和《1984》中隨處可見。我們聽見它們說什麼了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