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體育

馳騁綠茵場 腦袋很受傷?!

2017年1月8日

比賽中,頭部相撞,這在德甲是家常便飯。時間久了,它是否會導致疾病?隨著美國體育界得出令人震驚的研究結果,有關腦傷後果的討論也進入了足球界。

https://p.dw.com/p/2VFwX
Deutschland Bundesliga Saison 2016/2017 Leverkusen - RB Leipzi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ugenklick/firo Sportphoto

(德國之聲中文網)"誰在這場比賽裡打入了最後一粒進球?"- 即使是在比分還是零比零的時候,這也是一個合適的問題。尤其是在要確定,是不是有哪個球員腦部受震蕩、最好換下場的情況下,這一問題便更重要。在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進行至17分鐘時腦部狠狠被撞的克拉默(Christoph Kramer)可能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被撞後,他一時失去知覺,一屁股坐在裡約熱內盧賽場草坪上。後來,在接受一次採訪時,他說,他甚至記不起他此後又繼續比賽了這一情況。他的例子在德國引發起有關足球運動中腦部受傷所造成後果的討論。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達成庭外和解

在美國,相關議題則是多年來的一大熱點。去年12月中旬,最高法院同意了職業橄欖球組織-國家橄欖球聯盟(NFL)與大約2萬名前運動員或遺屬之間的一項庭外和解方案,總額10億美元。很長時間裡,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一直否認球員的腦部震蕩和由此造成的嚴重健康後果之間有任何關聯。所有人都害怕的這一病症名為"慢性創傷性腦病變"(CTE)。如果輕、重腦震蕩未能治癒,並在多年時間裡積累疊加,就會罹患這樣的疾病,其後果可能是:無法醫治的腦傷,症狀則從頭疼、視力障礙、個性改變到憂鬱症和痴呆症,不一而足。

雷根斯堡(Regensburg)大學醫院事故外科大夫和足球傷痛專家克魯齊(Werner Krutsch)指出,在職業足球運動中,腦部受傷的可能性的確很大,而一旦受傷,必須要作準確的診斷,並加以治療。讓人遺憾的是,在體育界,一直存在著不把它當回事這樣一個問題。本來,從醫學角度看,像克拉默或1982年時的赫內斯(Dieter Hoeneß),都該立即換下場,- 赫內斯當時在德國足協杯決賽上腦部受傷,卻纏上繃帶,繼續比賽。由於就像美式橄欖球那樣,對球員和球迷來說,在足球場上不示弱,是一種美德,因此,直到今天,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改變。

Christoph Kramer Fußball WM Finale Argentinien Deutschland
巴西世界盃決賽中,德國隊克萊默爾(圖中)與阿根廷隊後衛加萊伊相撞受傷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症候難辨,卻危險

尤其是輕度腦震蕩最容易讓人掉以輕心。當事人一般不會失去知覺,也感覺不到其它明確的症狀。有著良好醫療服務的職業足球尚且如此,業餘運動員那裡的情況自然更糟。因此,提醒各方重視相關危險便十分重要。自己也深受多次腦傷後果之苦的前德國冰球名將烏斯托爾夫(Stefan Ustorf)為此組織了一個協會。漢內羅雷-柯爾-基金會(Hannelore-Kohl-Stiftung)現在甚至還提供了一個用於自我測試的電腦應用軟體。

在美國,冰球和橄欖球職業聯盟在這方面的技術性支持已成為固定的組成部分。賽季前,某些球隊責成全部球員都得做使用電腦的20分鐘"即刻評價及認知測試"(IMPACT)。若在賽季中有頭部受傷的懷疑,則需重複測試,並比較相關結果。只有在輸出水準達到標準時,運動員才可以上場。今年起,違反這一規定的球隊,都可能受到嚴厲處罰。德國職業足球中尚無類似規定。德國足聯和足協宣佈,將共同致力於制定相關標準。在這方面已有某些改進:從2006年起,誰若在頭槌爭搶過程中故意使用胳膊肘,就會被罰下場;2014年,歐洲足協開始實施"3分鐘間隙"規定,- 在發生隊員頭部受傷的情況下,比賽暫停,使醫生有時間做出診斷。

足球業也有"慢性創傷性腦病變"醜聞?

在足球運動中,其長期後果如何?關於前職業球員有類似症狀、或死後被確認與CTE(慢性創傷性腦病變)有關的報導的確間或也有。它們可能有助於提醒人們注意到足球與該病變的相關性,但有關的報導還遠未具備科學性。事故醫療專家克魯齊相信,正因為需求還不大,所以,現在還沒有關於足球領域就這一課題所作的長期研究。聯邦體育科學研究所計劃填補這一空缺。根據相關計劃,未來數年,將實施具體的研究項目。今秋公佈的一份評估報告,標題中就稱:"危險被低估了"。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