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60608 Braunkohletageabbau Sachsen

Kaestner, Cornelia2008年6月15日

去年年底,德国电视屏上幕曾出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画面,一座教堂被放在移动滑板上,搬到另一个城市去了:事情发生在德东城市莱比锡南边的小村镇霍伊斯多夫,教堂就属于这个村镇所有。由于村镇地底下的褐煤蕴藏丰富,因此矿业公司决定开采,并要求霍伊斯多夫居民迁移,但遭到居民长达十多年的顽强抗拒,可惜没有成功。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https://p.dw.com/p/EJGh
一个村庄里的小教堂图像来源: AP

霍伊斯多夫已从德国最新出版的地图上消失。当地原先曾有居民320人,但现在已成了一片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荒地,巨大的矿坑触目可见。其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片荒地上至今仍有五户人家坚持不搬。君特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能不搬我就不搬,我不愿意离开这里。可没人管你愿不愿意,这很伤感情,但没辙啊。我们已经抗争了16年,最后还是失败了。”

2005年,法院根据德国矿山法判决拆迁这个已有900年历史的村镇-霍伊斯多夫。十多年来,维护霍伊斯多夫的斗争已成为君特尔的生活重心:他的婚姻以及许多朋友,都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在拆迁大队到来之前,邻里组织及居民已因小镇的存亡问题各持己见而终至决裂。

许多居民早在数年前就领了赔偿金另觅安身之地去了,例如搬到3公里外定居的迈纳尔太太:“因为上教堂的关系,我们在这儿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很快就有了家的感觉。我们对新住房很满意,这难免让一些人看了眼红,经过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之后,大伙儿已成了朋友。”

迈纳尔太太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大搬迁,早在她9岁时,就曾随父母从布伦洛达搬到霍伊斯多夫。原以为可以在这儿安居乐业,结果证明是个错误判断。那么她为什么决定再次搬迁呢?“我不是专家,像开采煤矿这类事务是重大决策。周遭邻居都议论纷纷,对社区未来失去了信心。我先生说,以后这里将再也看不到灯光。”

采矿工程是德国中部地区的一大特色,此地褐煤的蕴藏量占全国第二位。过去数十年间,莱比锡以南69个小镇因开采煤矿而遭到摧毁。采矿公司一再尝试将矿区居民全体搬迁,例如仅有居民40人的施韦茨奥村:采矿开工的头一天,所有居民都应邀参加了开采仪式。负责协调搬迁工作的梅辛格女士指出:“村民都高兴地参加了庆祝仪式,他们每人获得一袋在施韦茨奥开采出来的褐煤。那已是11年前的事了,村民不满的情绪早已成为过去。他们把眼光投向现在和未来。我相信,过几年霍伊斯多夫居民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家乡仅留下了一袋煤渣。总有一天霍伊斯多夫也会从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与霍伊斯多夫同病相怜的邻村居民都表态支持霍伊斯多夫人的抗争行动,并对那些因抗压力不足而搬迁的人感到不以为然。侯恩多夫居民施耐德表示:“放弃抗争的人头脑有问题,他们不想想当初我们所受的委屈,后来又得到了什么补偿?一开始我们都到当地声援霍伊斯多夫人的抗争行动。但邻里组织和居民的意见分歧,闹得不可开交。最后有些人承受不住压力而拿钱走人,真令人感到悲哀和失望。”

令人惋惜的是,长年的抗争行动将当地邻里组织的和谐关系破坏殆尽。不过另一方面,人们至少从拆迁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危机。

如今居民已将整座教堂迁移到别处作为对家乡的纪念。当然,即使没有这座教堂,霍伊斯多夫仍将永远留在居民的记忆中。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