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莱茵小城:考古爱好者的最爱 | 走遍德国 | DW | 31.05.2009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走遍德国

下莱茵小城:考古爱好者的最爱

莱茵河是德国境内最长的河流,享有德国父亲河之称。其下游两岸虽然没有青山陪衬,但一马平川也自有一番情趣,而且这里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今天我们继续带您走访下莱茵地区,听听在莱茵河流入荷兰境内之前另外几个小城的故事。

克桑腾古罗马博物馆

克桑腾古罗马博物馆

克桑腾当年肯定曾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她是古罗马人创建的,建于公元100年,当年属于古罗马在下日耳曼行省的第二大城市,仅在科隆之后。城内有庙宇、温泉、露天剧场,大户人家的豪宅甚至还有地板采暖。克桑腾考古公园副主任沙勒斯博士介绍说:"2000年前,人们乘船沿莱茵河北上,靠近克桑腾的时候,最先进入眼帘的是厚厚的城墙,以及城墙后那诸多庙宇和公共建筑、城中心的市场等典型的古罗马城市布局。我们估计,当年这里曾有一万到一万两千人。"

古罗马人在德意志大地统治了近500年,但其领地主要局限在莱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南的地方。凯撒大帝曾一度雄心勃勃,试图把古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大到莱茵河东,但公元9年,在战争史上著名的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日耳曼的切鲁西部族首领阿米尼乌斯联合其他日耳曼部族,大败罗马总督瓦卢斯及其手下的三个精锐军团,从此古罗马的势力范围便没有再超越莱茵河,而阿米尼乌斯,德语也称其为赫尔曼,在19世纪也被推崇为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人们甚至修建了近54米高的赫尔曼纪念碑以示纪念。今年恰逢条顿堡森林战役2000周年纪念年,媒体一再回顾罗马人在日耳曼的历史,但同时也提醒防范纳粹思想抬头。

Archäologischer Park Xanten

克桑腾考古博物馆

公元四、五世纪,罗马人在日耳曼大地修建的城市均遭法兰肯人的毁灭,因此,要想再现古罗马城市的风貌,后人只能根据考古结果和历史资料进行重建。于是,1977年,克桑腾就在古罗马城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古罗马建筑,其中包括一段长3.4公里、高6米的城墙和雄伟的城门,并将其命名为考古公园。公园副主任沙勒斯介绍说:"我们重建了露天剧场的一部分,还有港口庙宇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个带温泉的古罗马旅馆,旅馆也接待客人,温泉可以使用。我们还在公园修建了一座罗马博物馆。我们还计划在旅馆附近重建三栋手工业者居住、从业的民宅,使人们也可以在这里领略一下古罗马时期的街巷氛围。"

克桑腾考古公园占地面积有24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国际上颇有几分知名度,各国游客可以到这里了解古罗马帝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其最北疆的城市发展的情况。沙勒斯介绍说:"游客可以听一般性解说,也可以预定专题解说。学校老师可以带一个班级的学生来互动参观,自己动手浇铸古罗马硬币、试穿古罗马服装、品尝那时流行的饮食等等,饮食味道吗,难免有些奇怪。"

Römermarsch von Bergkamen nach Xanten

寻找古罗马人足迹的考古爱好者

今天的小城克桑腾并不是建在古罗马城的遗址上,而是建在往西两公里以外的古墓地上,克桑腾这个名字的德文原意就是"在圣人那儿"。小城内不少中世纪建筑,比如克莱沃城门、圣维克多教堂等都侥幸躲过二次大战的战火,不少古色古香的老房子点缀整个城区。这里还有一家小巧玲珑的糕点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做糕点用的老式工具,还有深受儿童喜欢的巧克力喷泉。

我们的下一站是依傍莱茵河的小城雷斯。中世纪时,雷斯曾是下莱茵地区的经济和防御重镇,雷斯的古城墙就是其防御工事的绝好见证。城墙始建于12世纪,到18世纪,共经历过6次改建。由于雷斯在历史上时而属于东家,时而属于西家,因此,这6次改建工程也是由四个不同的欧洲国家或者说是民族进行的,各自留下其手笔。防御城墙大部分保留至今,包括敦实的塔楼、宽敞的地道和暗炮台系统,是一个实地考察欧洲古代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防御工事技术的好去处。

Bildgalerie Atomkraft in Deutschland AKW Kalkar als Freizeitpark

小城卡尔卡尔

隔着莱茵河,和雷斯遥相呼应的是玲珑剔透的小城卡尔卡尔。下莱茵地区没有哪个地方像卡尔卡尔这样,把中世纪的城市发展、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如此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市中心的历史性集市广场是用采自莱茵河的五彩鹅卵石铺就的,高低不平,排列无序,很是美观。广场上的一颗古椴树,1545年就开始为赶集的人们提供荫凉了。小城名胜之一是看上去如同城堡般的市政厅,有高高的三层,红砖砌就,中间高耸的塔楼和四角的小角楼衬托出其威严。城内的老建筑比比皆是,特别是那些各种各样的哥特式山墙最为引人注目。

卡尔卡尔这个边境小城在德国,至少在中年、老年人当中相当有名的原因,也在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现代工程。1972年,德国、比利时、荷兰三国政府委托西门子下属的核能子公司在卡尔卡尔修建一座利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简称快堆的核电站。该工程当年即开工,1985年完工,耗资36亿欧元,但却始终没有得到投产许可,因为社会争议很大。工程一开工,随着70年代环保、和平运动的兴起,德国社会的抗议之声也四起,而且规模极为浩大,曾使建设工程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抗议理由主要是因为核技术不够安全,用于冷却的液态纳腐蚀性极强,快堆大量生产的放射性元素钚也可被用来制造原子弹。1986年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更为抗议运动带来东风,致使这座建造完毕的快堆核电站始终没有投入生产,成为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投资废墟之一。1991年,德国政府最终决定,彻底取消这一项目。后来,一位荷兰投资者低价收购了这一工业废墟,将其改建成一座游乐场,包括酒店。那里的新闻发言人哈克斯表示:"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为下莱茵地区的一个会展重地,会议设施先进齐全。我们有一个家庭游乐园,里面有37个游乐项目。我们还开了6家酒店,合计450个房间,1000张床位。"

那么,来客对这很不同寻常的环境、对它原计划的用途有什么想法呢?

"来这儿的人,事先都已经了解到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我们也非常注意向来客说明,这座核电站从来没有发过电,这里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

德国境内最后一座和莱茵河相依的小城是埃默里希,这里有德国最长的吊桥。莱茵河到了这里,河面已经非常宽阔,航运繁忙,但岸边却不乏悠闲的钓鱼人。小城的莱茵博物馆很好地介绍了这个地方和莱茵河几百年航运发展的关系,展品包括300多个航船模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莱茵河污染严重,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今天,莱茵河水的化学品质已经很好,生物品质也在恢复。

作者:Gerd Schmitz/施彦

责编:乐然

  • 日期 31.05.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HzEu
  • 日期 31.05.2009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Hz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