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习近平访英重在“视觉冲击” | 评论分析 | DW | 18.10.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专访:习近平访英重在“视觉冲击”

10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其任内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专家曾锐生表示,习近平此行主旨是希望在中国国内营造“视觉冲击”效果。

德国之声:习近平这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有一个尤为特殊的地方是,英国是他此行的唯一一站。中国为何如此重视英国?

曾锐生:对于习近平而言,这次旅程最为重要的目的是在中国国内造成的视觉冲击效果。就这方面而言,英国可能算得上世界冠军。乘坐女王马车,在白金汉宫受到女王接见,你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更为具有视觉效果的欢迎。

人们不应指望一次国事访问会就任何严肃、艰苦的议题展开谈判,这并不是国事访问的意义所在。在中国政策方面受到财政大臣奥斯本极大影响的英国政府将与中国就一些重大项目发表共同声明,而这些项目其实基本上在奥斯本上个月访华期间就已经谈好。这次我们不会看到任何实质性的谈判,这些事情在习近平离开中国前往英国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Prof. Steve Tsang

曾锐生:“在外交方面,中国人的风格非常强硬”

德国之声:您的意思是,这次访问除了盛大场面之外并不会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而这些场面更主要是为了展现给中国国内民众,让他们感到中国领导人在英国是多么受到欢迎?

曾锐生:国事访问一般都是这样,而在对待中国领导人的国事访问时更是如此。如果中国领导人觉得事情可能会不顺利,那么他可能就不会前来访问。而这也许就足以驱使东道主国家就中国人的需求而做出调整。在外交方面,中国人的风格非常强硬。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上个月访问新疆,成为第一位前往当地的英国内阁成员。此外,他在访问行程中对人权问题采取低调处理,这一做法受到人权人士和部分观察家的批评,但得到了中国官方媒体的赞许。这是英国对待中国的外交新模式?

曾锐生:这并非新的模式,对于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虽然身为财政大臣,奥斯本对于英国的外交政策拥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当重要的外交事务不是由外交部长说了算,而是被财政部长掌控时会发生什么事情,眼前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财政部长们处理外交问题的方式是相当特殊的。

德国之声:英国是首批加入中国领导的亚投行的国家之一,而且是在美国强烈反对的情况之下。此外,英国在诸如南中国海主权争议、网络间谍问题等话题上也表现得非常克制。这是否意味着英美对华政策出现分歧?美英关系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曾锐生:我不认为美英两国的对华政策有根本性的不同。奥巴马也是一位相当迁就中国的美国总统,我不记得近20年来有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比奥巴马更为迁就中国。在英国,这一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卡梅伦。而英国比美国走得要远得多,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国事实上是一个亚太地区强权,这导致美国的战略利益和其他利益与中国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英国已经不再是一个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我们与中国人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George Osborne China Besuch Urumqi Schule Schüler

“中国领导层知道英国政府在奥斯本的影响下会愿意提供更高的报价”

第二个原因确实在于奥斯本在英国对华政策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奥斯本似乎认为,迁就中国当局,便可以获得中国政府的友谊,这样可以增强英中关系,英国可以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比其他西方盟友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在短期效果而言,比如习近平这次访问英国,他可以看到一些回报。但是除此之外,他的做法根本不会给英国带来任何好处。事实上,奥斯本的政策会鼓励中国政府对英国政府提高要价,以换取北京的合作。因为他们知道英国政府在奥斯本的影响下会愿意提供更高的报价。这不一定意味着英国给予(中国在当地的)核电项目更多补贴,也可以是英国内阁大臣访问新疆、向外界释放"英国不关心中国人权问题"的错误讯息。而我并不认为奥斯本的做法一定会在英国得到广泛支持。

曾锐生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现代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