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西方和中国之间寻找平衡”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9.08.2016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专访:“在西方和中国之间寻找平衡”

缅甸外长昂山素季正在中国进行访问。在发生政治变革之后,缅甸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走向引人关注。缅甸问题专家罗伯特·泰勒向德国之声阐释了双边关系的背景。

德国之声:自从缅甸启动开放进程以来,其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罗伯特·泰勒:在2011年,也就是政治变革之前,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缅甸军政府的保护伞,比如在联合国。此外中国还是缅甸最大的投资者。从1988/1989年以来,中国和缅甸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当时西方对缅甸采取孤立政策。而当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欧盟在缅甸逐渐开放的过程中表现出愿意重新接近的态度之后,缅甸政府看到了机会。因此,他们选择了至少是轻微地冷落了中国一下。因为缅甸军方从来都没有对这个北方邻居特别有好感。毕竟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他们还在与中国共产党长期支持的反叛武装进行斗争。

德国之声:中国在缅甸投资了不少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石油天然气项目,还有密松水电站工程。这个在缅甸备受争议的水电项目已经被上一届政府叫停。这对于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意味着什么呢?

泰勒:总体上讲,这些项目都反映出缅甸对于中国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具体到密松水电站这个项目上,昂山素季已经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把争议搁置起来。毫无疑问,中方肯定是希望工程继续。但是对于昂山素季来说,要收回吴登盛政府当时做出的停止工程的决定也是很难的。因为它在缅甸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话题。有迹象显示,中国是不惜牺牲缅甸居民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尽管如此,也不应该低估昂山素季的政治影响力。在另一个案例上,涉及到也是有中国人运营的莱比塘铜矿(Letpadaung),也是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但是这个项目就得到了昂山素季的支持。她强调,必须要遵守合约,因为缅甸还希望继续获得中国的投资。如果她在密松水电站的问题上也采取类似做法的话,那么她很可能就会取得成功。但是她的可信度会受到影响。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有些缅甸人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中国买空了。那么缅甸人是怎么看待中国人的呢?

泰勒:在这方面当然是各种看法都有了。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大型项目的投资可以创造发展机遇,建设基础设施,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但是中国投资方常常是更信赖自己带来的工人,所以就不能创造新的工作。这显然会给缅甸居民和中国人之间造成矛盾。另外,如今的中国人在缅甸生活方式和过去不一样了,他们不再入乡随俗,不再融入当地社会,而是更愿意过着疏离的生活,这又给双方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

德国之声: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活跃在缅北和中国西南的反叛武装也是一个棘手话题。两个国家能够采取什么应对之策呢?

泰勒:这主要取决于中国方面的态度。问题是,他们会不会停止对反叛武装的支持,开始对边境地区加强管控。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度,北京的意愿要下达落实到云南地方,并不是那么轻易的事。地方上有支持反叛武装的强大利益所在,北京对此只是不置可否,听之任之。两国政府应该都是希望结束动乱局面的,但究竟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德国之声:全国民主联盟如今在仰光掌握了政权,缅甸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否出现了新的走向?

泰勒:目前我还没有发现这样的迹象。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在西方和中国之间寻找平衡,在缅甸都有着激烈的争论。当然,仅仅从地理角度来看,缅甸肯定会一直处在中国的直接势力范围之内。而在缅甸外交部大楼里办公的,多多少少还是过去的那一帮人。我不认为目前外交政策会发生全面的转向。

采访对象简介: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是缅甸政治问题专家。他曾出版多部有关缅甸的书籍和文章。不久前,他发表了有关缅甸前军政府领导人奈温(Ne Win)的传记。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