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主席 | 文化经纬 | DW | 24.05.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专访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主席

达赖访德、有关中国西藏政策的辩论,加之所谓亲临震灾现场视察的中国领导人实在做秀的说法等一时间成为德语媒体的焦点话题,它同时反应出东西方在诸多根本性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差异和彼此间缺乏的最起码的了解。在此背景下,我们在德国名人专访栏目里破例为您介绍一个不同寻常的基金会-驰名世界的博世集团基金会: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因为这一在博世康采恩中持股92%的基金会堪称促进各民族交流的先驱和楷模。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主席哈姆博士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主席哈姆博士

去年2月27日,我在慕尼黑官邸万圣宫廷教堂首次结识了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的主席。因为那天,该基金会在万圣宫廷教堂举办2007年度察米索文学奖颁奖仪式,该奖项旨在鼓励生活在德国并具有移民背景的业余作家对德国当代文学的贡献。颁奖活动的精心选址、穿戴正规的各路嘉宾、其间穿插的萨克斯管和竖琴的演奏、以及之后的酒会等无不营造出地道的文学沙龙氛围。从那时起,我就有心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将这家基金会的宗旨和运营理念详细地介绍给中国网友。而我认为,当下正是时候,因为没有最起码的相互了解,辩论又带有多少理性的成份?于是该基金会的两位主席之一一英格丽德-哈姆(IngridHamm)博士便成为本期VIP访谈专栏的受访对象。。。

以博爱之心避免冲突

Robert Bosch Stiftung, Stifter Robert Bosch

博世集团创始人博世先生

德国之声: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不同于一般的德国基金会,您能否具体地介绍一下它的特殊之处?

哈姆:罗伯特-哈姆基金会是按照德国杰出的企业家:罗伯特-博世先生的遗嘱创建的。博世先生在遗嘱中规定,将企业的部分盈利用于公益事业。早在博世先生的有生之年,他就十分投入社会政治,尤其重视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他始终坚信,在各民族间展开对话有助于提高各民族的富裕生活,避免冲突的发生。

德国之声:您的同事,基金会的另一位主席贝尔格先生曾非常自豪地说,贵机构的独特之处在于,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在博世集团中持股92%,基金会的前身是一个公司的财富管理企业。

哈姆:贝尔格先生说得不错。但是现在象贝塔斯曼等企业也采取的了类似的作法。不过,博世将企业行为和财产管理严格区分,并为此成立基金会的作法的确在德国堪称先驱。尽管基金会在博世集团中持股92%,但没有投票权,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不过,我们有权享受企业盈利,将企业盈利的部分用于公益事业。

德国之声:而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是罗伯特-博世基金会6大工作重点(科学、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健康、教育、社会和文化)的重中之重。请问,当年,博世先生何以具有如此远见和心胸?

哈姆:我们的创始人罗伯特-博世曾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就认识到,开展对话、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只有了解对方,才能避免冲突。在这方面,博世的想法甚至先于联合国。

Robert Bosch Stiftung Gebäude

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办公大楼

企业经营依赖于和平环境

德国之声:您刚才介绍的一切听起来都非常美好和理性,但对博世企业来说又有哪些益处呢?

哈姆:企业从中获益非潜,而且是决定性的好处。每个企业都希望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拥有可靠的商业伙伴网络、并了解自己的市场和客户。事实证明,一旦某些国家,或不同民族间发生冲突,商业往来也会因此而深受其害。所以说,经济依赖于和平的环境。博世先生是代表这一理念的先驱。在博世的有生之年,世界与现在完全不同,那时的企业行为以各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如今我们已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运作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可以说博世帝国的光芒永不衰落。1910年,博世就已登陆中国,不久之后,或者在同一时期开发了美国市场。企业国际化的基调在那时就已确定。

德国之声:博世企业于1910年在中国开办了自己的办事处吗?

哈姆:是的,博世那时在中国设立了自己的代表机构。借助该机构向中国市场出售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服务点,为客户修理产品,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有一个求助对象。

善打持久战

Forum Migration

德国移民论坛

德国之声:在促进各民族间交流方面,博世基金会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请问,贵机构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哈姆:我们向来善于打打持久战。我们当然会不断提出新的建议,有些项目可以在5、6年间完成,但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放长线,制定10年、20年或半个世纪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有幸的是,我们不同于政治家,有条件坚持不懈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我们不必总是跟在市场后面跑,比如博世基金会开设的医院就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德国之声:虽说基金会的运作经费来源于企业盈利,但商场的变化有时是难以预料的。难道基金会的运作经费从未遇到过困难吗?

哈姆:我们确实非常幸运。博世集团在过去数十年中保持了稳定发展。当然我们也很节省(拥有100名工作人员)。我们对企业分红所得经费的使用始终比较克制,从不大手大脚,不会使企业因此而处于被动局面。但企业也从未终止过为我们分红。

Robert Bosch Stiftung Preisverleihung 2007

2007年察米索奖得主

对外来移民来说德国缺乏吸引力

德国之声:有可靠的运作经费是保障基金会正常运作的前提条件。请问,博世基金会在国内遇到的最棘手难题是什么?

哈姆:德国是一个生活着许多外来移民的国家,但融合政策却不十分成功。亟待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对外来移民,我们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我们试图启动各种各样的项目,与外来移民一道实施这些项目。比如我们出资赞助成绩优异的外来移民子女,为孩子们举办暑期活动,使外来移民和其后代消除不被重视的感觉。比如察米索奖的颁发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

德国之声:全球化改变了世界,但许多德国人似乎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

哈姆:是的,按理说,在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来自哪一国家应该不再重要。既然经济关系已实现了全球化,人与人间的关系也应如此。不过,我们在这方面还存有严重不足。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改变目前的不利现状。

德国之声:您认为,这是否与德国人的性格有关呢?

哈姆:可以说,德国人还是比较开放的,我们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它使我们认识到,宽容和对话是多么的重要,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如果人们不想重倒历史覆辙的话。从理论上来说,在面向世界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美国人学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我坚信,我们也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德国的外交政策已非常国际化,德国的内政亟需跟进。

促进民族交流从青少年做起

Robert Bosch Stiftung Chinareise 2

哈姆女士在中国

德国之声: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是促进各国人民间对话与交流的典范。请问,您所领导的基金会有哪些宝贵的建议?

哈姆:我认为,青少年在此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所以,我们始终重视促进各国青少年间的交流,出资帮助德国中学生去中国学习,为德国中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外语创造条件。德国学生对中国都很感兴趣,但也有一定的胆怯心理,因为中国文字与德语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但我坚信,在若干年后,生活在德国的中国人也一定会有与生活在这里的法国和英国人一样的感觉。

德国之声:正如您刚才所说,博世企业于1910年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但该集团的基金会登陆中国才有两三年的时间。博世基金会为何如此谨慎?

哈姆:近5年前,我们才开始考虑中国,我们一直担心,中国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我们难以在如此地域辽阔的国度开展自己的业务。但在我们去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基金会领导层于两年前决定启动亚洲项目,中国是重点。

如果不想被中国摔在后面 德国需加紧努力

Momentaufnahmen Deutschland entdecken Frankfurt

法兰克福一角

德国之声:中国于上一世纪90年代初允许私人基金会运作。您在中国考察期间是否与中国同行发生过接触,您的印象是什么?

哈姆:我们与中国私人基金会的接触相对来说不多,但与中国官方机构的接触要多一些。我们知道,中国有些企业对成立基金会,与德国基金会建立联系极感兴趣,比如他们很想了解建立基金会的法律手续,其运作具体内容等等。与中国同行建立联系,展开对话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但有一点必须强调,绝大多数到过中国的德国人或欧洲人都非常佩服中国的惊人成就。比如中国近5年来来建起的高速公路长度是全欧洲新建高速公路的一百倍。凡是到过北京和上海的欧洲人都会被这些城市的规模,现代化的程度,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所深深打动。中国人对来宾的热情友好,对德国、欧洲文化的浓厚兴趣简直令我们感到羞愧。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中国人中有不少曾在德国和瑞士留过学,他们对欧洲文化的了解理解,对德国瑞士哲学家的了解都非常到位,而我们则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起码了解。尤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人的智慧、进取心、目的明确以及知识分子的卓越贡献等。我们甚至认为,德国应加紧努力了,如果我们不想被中国人摔在后面的话。

Deutschland Universität Bonn Reinhard Selten

架设德中科学桥梁

德国之声:您对中国赞不绝口,许多刚从中国返回的政治经济媒体和演艺界人士都持类似的观点。毫无疑问,中国之行带给他们强烈的思想冲击,但就没有一点负面印象吗?

哈姆:当然了,从踏上中国国土那一刻起,就使人们意识到那里的环境遭严重破坏的问题。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所以环保、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当然中国已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为此出台了名为“科学桥梁”的项目,旨在加强两国科学家在能源、水资源和环保领域的合作。我们不应自视高人一畴,因为德国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国,美国消耗的能源更多。但我们可以与中国专家们一道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改善环境。

德国之声:罗伯特-博世基金会的中国项目才刚刚启步,到目前为止,您所遇到的最大难题什么呢?

哈姆:我不得不承认,事实是,我们遇到的难题比我们预料的要少得多。我们从中方知识界和政界获得了很多友好的支持。我们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在如此之大的中国进行项目招标,之后进行选择。但这都谈不上是真正的问题。

德国之声: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在中国的具体发展前景是什么?

哈姆:我们刚刚在我们的网站上登出了一个大规模的新闻媒体项目。我们正分期分批送德国校长去中国,努力在德国学校中将中文作为必修课。为相关学校提供教材,并促进德中学生间的交流,另外,我们正在考虑设立德中卫生健康论坛,使中国人了解,健康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怎样的身体是健康的身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在文学翻译方面我们也提供相应的支持。文学、新闻媒体、教育和健康是我们在未来数年中的工作重点。

促进对话 不介入他国内部冲突

Robert Bosch Stiftung Preisverleihung 2007

德国之声:您一定跟踪了有关中国西藏政策的辩论,以及中国人对德国某些媒体不实报道做出的反应。作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资深人士,您对此持何种观点?

哈姆: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所以我们一向主张展开建设性对话。我们绝不介入某个国家的内部冲突,对于诸如中国的西藏政策议题的辩论,我们是从不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西藏与中国中央政府间的矛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是政治专家们的课题,如何评价这些问题不是我们基金会的分内职责。我们的任务是保持对话,在必要时刻促使冲突各方政治家们在谈判桌前展开对话。不介入是我们在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保持友好的对话基础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