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收购困难多 当务之急加强“软件” | 经济 | DW | 07.07.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中企海外收购困难多 当务之急加强“软件”

欧盟委员会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开了绿灯,但类似吉利这样的成功海外收购案例仍是个别例子,很多时候,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果并不令人满意,其缘由何在呢?

“无名小卒”登陆欧洲 央企豪门频频失手

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是汽车制造业内的一条大新闻,毕竟在此之前,吉利在国际业界可算是"无名小卒",而沃尔沃则是一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寻找扩张的机会。但是,多数收购尝试最终都无法如愿以偿。仔细观察之后,人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中,往往是那些比较不为人所知中小型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收购行动最后成功的机会较大,吉利并购沃尔沃就是一个例子,在德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也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已经 "悄无声息"的拥有了中国老板。而中国大型国企或央企等"重量级选手"参与的收购项目则经常遭遇"滑铁卢",比如中海油收购尤尼科遭到美国政府拒绝,中国铝业公司对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的收购尝试最终也归于失败。这一现象该如何解释呢?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社情报小组成员、《中国海外收购气候报告》的作者之一维斯特女士(Laurel West)表示,相关国家的政治考量是主要原因,"政治考量往往与行业领域,甚至与具体企业本身有关。一方面,中国大型国企在海外能源领域进行并购,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国家安全利益的忧虑。而另一方面,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当地监管机构当然知道,(出售能源企业)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将国有的自然资源财富卖给外国,国民当然会有所不满,因此并购案就成为了一个政治议题。"

China Australien Wirtschaft Rio Tinto und Chinalco betreiben Eisenerzlagerstätte in Guinea Hafen in Rizhao

中铝尝试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

在能源领域,拥有国家背景的中国大型国企在海外收购中屡次遭遇阻击,而在其他一些与国家核心利益关系甚少的行业中,来自中国的买家也并非始终受到欢迎,比如制造业。而这也并非全无道理,"很多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尝试购买(外国)技术、专业知识和品牌,来用以中国国内市场。 如果不收购外国厂家的工厂,这一目的是否能达到就很成问题。但这就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中国人购买了国外工厂后会怎么做呢?因为在制造业领域,国外工厂是很难与中国厂家竞争的。 因此人们就会担心中国买家会关闭在欧美的制造业工厂,然后把所有东西都搬回中国去,造成大量失业。"

日本企业可以成为中国买家的良好借鉴

面对这样的困境,一些中国企业也作出不少尝试。比如德国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Waldrich Coburg)被一家中国公司收购之后,就业机会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企业扭亏为盈,成为中国收购德企的一个成功案例。而收购瑞典沃尔沃的吉利公司也同样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很快公布了收购后的相应计划,以平息瑞典国内民众的忧虑。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也曾遭遇类似的情景,而日本人当时的收购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而言,都远远超过现在的中国,"当时有很多负面的标题新闻,比如'日本将接管全世界'等等,但渐渐的,人们对此不再有所察觉。丰田在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在丰田出现质量丑闻时,很多(美国)员工都站出来支持企业,因为丰田确实表现出良好的意愿,在当地做了很多好事,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善待员工。"

Toyota Werk in Kentucky, USA

美国肯塔基州乔治敦的丰田生产线

资本雄厚未必就能事遂人愿

丰田的例子也许对中国企业会有所启发,但仅仅简单模仿却远远不够。金融危机期间,德国欧宝汽车出现严重亏损,中国北汽集团提出收购意向,而且在几家竞标方中,北汽开出的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其中包括保留德国的工厂、仅进行少量裁员并注入大量资金,但最后北汽却第一个被排除在竞争圈外。欧美企业和政府在对待中国企业的收购请求时,是否依然带有偏见?中国企业在海外是否遭到了某种程度的歧视呢?维斯特女士表示,"我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与华盛顿、堪培拉及其他各地的决策者们进行交谈,发现没有人知道这些中国企业究竟是谁。他们的品牌认知度非常低,于是人们倾向于认为每个中国企业都是庞大的中国的一部分,以为他们都归中国政府所有。我认为,部分的解决之道是,中国企业发展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样在国外进行收购时,对方可以有所参照。 "

西方将资本和技术输入中国,而中国则把廉价工业品销往西方,这曾经是最近二十多年来的世界贸易模式。现在,财大气粗的中国企业要做出改变、走出国门,但是,仅仅依靠雄厚的资本并不一定能事遂人愿,增强"软件"才是中国企业真正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作者:石涛

责编:苗子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