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断膨胀的中东影响力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16.10.2013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中国不断膨胀的中东影响力

中国向土耳其销售防空导弹系统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尽管如此,此举恐怕仍然会惹火美国等国。美国大张旗鼓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中国则不声不响地扩大了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德国之声中文网)从军事角度看,美国仍然保持着自己在该地区的霸主地位。美国在海湾地区部署着一艘航空母舰,在土耳其、卡塔尔和阿联酋也拥有数艘军舰和军事基地。而中国在中东地区则一直更倾向于跟随俄罗斯,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更多地选择观望态度。

中国影响力全面提升

然而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影响力都在迅速上升。据中国商务部上月统计,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年贸易额已经达到2220亿美元,是2002年的12倍。该数字也超过了2011年美国和中东之间1930亿美元的贸易额。

与此同时,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也不断增加。中国不仅在印度洋部署了三支反海盗特遣军舰,偶尔向地中海派遣船舰,同时也参与了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

此次土耳其斥资34亿美元从中国购买FD-2000型防空导弹系统,而不是从美国或者欧洲,这也许影射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美国官员、美国高级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员克里斯蒂娜·林(Christina Lin)表示,"这给我们敲了警钟"。林曾在去年向五角大楼汇报过这方面的情况。她说,"中国正在寻求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也越来越多地被该地区接受"。

林表示,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从能源投资延伸至军事领域的打击极端穆斯林--考虑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安全隐患。而此次生产导弹系统的这家企业--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CPMIEC)因为没有遵守不向伊朗、朝鲜和叙利亚军售的不扩散法,目前正受到美国制裁。尽管土耳其官员表示,交易尚未最终敲定,但其成形的可能性极大。

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官员抱怨,该系统可能无法与北约系统兼容,同时可能增加北约网络遭黑客等网络干扰、袭击的风险。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单纯商业决定反应过度。

商贸与地缘政治相结合

专家认为,将商贸与地缘政治相结合是北京政府最贴心的手法。目前,中国官员已成为中东国家的常客,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Tayyip Erdogan)、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Abdullah)等多位中东地区领导人也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分析人士认为,"阿拉伯之春"的余波和华盛顿政府抛弃其长期伙伴(例如埃及穆巴拉克)的行为,让很多中东国家政府开始积极寻找新的伙伴。即使是美国的多年盟友也感觉到了这种压力。

"我本人和中国多位领导人都保持了密切和友好的关系,无论是现任还是前任",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上个月这样对中国媒体说。"我们有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两国的关系……因为中国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上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在地区问题上扮演了极具影响力的角色。"

Chinese miners from Shengli oil field work on a drill machine to pump out water from a flooded mine site in the Zhangzhuang mine in Xintai,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20 August 2007. Rescue workers pressed on with frantic efforts 20 August to save 181 workers trapped in two flooded Chinese coal mines, even as officials admitted there were few hopes of finding anyone alive. AFP PHOTO/TEH ENG KOO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TEH ENG KOON/AFP/Getty Images)

中国已经在今年9月超过美国成为最大原油进口国

中国的能源饥渴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本月的报告显示,中国早已成为中东地区小型武器的主要供应商。中国曾向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卡塔尔进行军售。尽管如此,此次中土交易仍被视为先进武器销售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能源需求的飙升。与此同时,美国正逐渐向能源独立迈进,另外预算问题和公众的反战情绪也让削弱了美国的军事影响力。

据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将从2011年的日290万桶增长到2035年的日670万桶,这将占到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4%。

在中东,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们已经极具影响力。中国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是伊朗原油最大的购买商。强大购买力让中国和其他亚洲强国在美国和欧洲对伊朗的核制裁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从长期来看,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原油需求会导致其在政策上逐渐向西方靠拢,特别是在对伊朗的政策上。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中国对伊朗的军售已经明显下降。

"如果华盛顿大幅减少其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出于石油安全方面的考虑,北京政府将不得不在化解威胁石油自由流通的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前美国安全局能源分析师唐斯(Erica Downs)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

"新丝绸之路"

不过中国的地区野心绝不仅限于军售和石油。对比美国和中东75%的贸易与能源相关,中国则刻意保持了贸易的多元化,称一半以上的区域投资是在非能源领域。

上个月,中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了为期5天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中阿国家合作论坛中心主任朱卫列对新华社说,"尽管中阿贸易增速迅猛,但仍然有改善的空间。双方应该加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互信"。

截至目前,基础设施项目是中阿合作的一大重点。从长远来看,中国也表示将修建连接土耳其和中亚的铁路,以方便中国产品进入欧洲--有分析人士称之为"新丝绸之路"。

最终中国在中东的投资可能会取得与其在非洲投资类似的反响。尝试和每个国家交好已经证实是不可能持续的。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已经激怒了一些海湾国家,并导致利比亚的中国使馆门前的抗议。

不过截至目前,中国在该地区仍然广受欢迎。今年7月皮尤中心(Pew Centre)的调查显示,除以色列外的所有中东国家对中国的印象都比对美国的积极。

前美国官员克里斯蒂娜·林说,"中东地区的中国大使们往往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这给海湾地区的外交官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而美国人仍然希望大家用英语交谈"。

来源:路透社 编译:万方

责编:李京慧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