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在我们心中—海外“六四”一代谈中国

2010年12月11日

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身陷囹圄的刘晓波、被中国当局软禁的刘霞及中国大陆境内刘晓波的其他亲属和支持者都被严控,因此集体缺席颁奖礼,观礼嘉宾由海外民主人士和西方政治人物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外"六四"民运人士。

https://p.dw.com/p/QVx3
奥斯陆颁奖典礼上坐在轮椅上的嘉宾就是方政图像来源: DW

海外"六四"一代,故国难回


二十一年过去,海外的"六四"一代已经步入中年,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有人经商、有人成为学者、亦有人从事NGO工作,刘晓波观礼团成员中,几位"六四"一代的名字,如:吾尔开希、封从德、方政、张健、傅希秋、吕京花等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多年前,他们远离中国,中国与他们有着遥远的空间距离,在中共当局的执政期内,他们似乎很难重回故乡。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家难归是无法言说的伤痛;作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事件的亲历者,他们注定要承受一种和国家相关的使命。德国之声奥斯陆报道组,在诺奖颁奖礼之际,邀请其中的代表人物方政,访谈他们心中对于中国的情感。

我们对于中国是有感情的


方政原为北京体育学院的学生,在89民运时,他与其他学生一样参与了整个运动。六四清晨中共武力镇压广场学生时,他为掩护一位女同学,被从身后冲上来的解放军坦克碾断双腿。他同时见证了十几位学生死在他受难的地方,他也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由于持续遭到中国当局的迫害,2009年2月,他在旧金山"人道中国"组织的救助下来到美国。此次来到奥斯陆,坐在轮椅上的他格外引人注目。以下为德国之声报道组的专访。

记者:方政,我刚刚听你在交流中,一直反复提到国家这个词,也充满感情,国家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词汇,这又是怎样一种感情?

方政:那当然是有感情的,其实我刚才说过,中国虽然有这么多的受难者,有这么多受到暴力侵害的人,包括家属,虽然我们心中有时也有怨恨,也很矛盾,可是刘晓波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提出"我们没有敌人",其实他也受到很多迫害,依然提出这个观点,依然奉行"非暴力"的和平理念,我之所以支持刘晓波,我自己也是这种心愿,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希望中国好的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愿望,当然全民的和解是大家期待的,但这有个前提,也是我们遗憾的部分,就是中共当局没有一个正面的回应。我们很多人也在想执政当局只要不把权利看得过重、为人民权利着想,他们和我们还会有很多共同点的,这也是刘晓波提出的"我没有敌人"的大的前提。中国需要真相,如果当年的施暴者有认罪和忏悔,会得到人们的宽恕,也会得到整个中国的民族、人们的和解。


我们的这片山、水、土地、人民、生长的万物才是国家

记者:你怎么看待有很多人把"共党"和"中国"的概念混同,认为反对共党就是不热爱中国?

方政:这其实是两个概念,中共一直在混淆,国家是我们的这片山、这片水、是我们头上的这片天、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包括我们身边生长的万物,这是我们的国家,而政权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执政者也有不同的方式,从中国国家历史来看,几千年来,有无数个政权在更替,但是中国这块土地依然是这样,不是只属于中共的,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和这块土地有紧密的联结,永远的幸福下去,不要把政权的执政党暂时的利益和整个中华民族长远的国家利益混淆在一起,我想慢慢的很多中国人都会认识到这一点,希望分清"中共"与"中国"的概念,"中共"绝不能代表"中国"


民主宪政是未来中国之路


记者: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在10号的社论中,依然癔 指你们是反华的势力中的一部分,将诺奖颁给刘晓波也是意图"审判中国",你怎么看这样的评价?


方政:要不就是他们没有常识,要不就是执政党思路有问题,中共也完全不了解真实情况,其实这次海外民运人士参加诺奖颁奖仪式,在这里感觉到世界对中国的关心、对中国未来的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也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这也是世界的愿望和普世的价值:和平、争取人权等,其实未来中国的转型中,和平非暴力的方式是对中国人民最有利的,中国从历史上,尤其是中共执政六十多年以来,充满了太多暴力,有很多人被暴力压去了生命,失去了自由,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但是充满了很多矛盾,中国社会有太多的危机,也充满了仇恨,中国政府到最后也不希望象火药桶似的爆发,中国未来一天会走向民主,民主宪政是大家一定要走的道路,怎么转变?刘晓波获奖给中国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和方向,那就是和平非暴力的转型。

作者:奥斯陆特派小组

责编:达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