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科研方面相当自信 | 媒体看中国 | DW | 12.10.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在科研方面相当自信

中德科学交流十分密切,中国学者表现自信,文化差异几乎不起作用,但是,为了避免冲突,诸如人权等敏感的政治话题被避而不谈。

2008年默克尔总理会见德中青年交流项目成员

2008年默克尔总理会见德中青年交流项目成员

《南德意志报》10月11日以北京的中德科学中心为例,报道了中德两国在科研方面的紧密合作。该报认为,"中国在科学方面表现得更加自信,与德国高校紧密合作,有时也导致冲突。"

该报说,中德科学中心是由德国科学基金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6年共同设立,是德国科学基金会在外国的第一个代表机构,还早于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机构。

该中心也作为服务机构,负责交换留学生。"从中国涌向德国的留学生远远多于德国留学生去中国。这个亚洲国家派了27000学生,成为德国的最大的外国学生群体,而德国迄今只有3000留学生去中国。"

在双方的合作中,"文化差异几乎不起作用"。接受该报采访的明斯特大学教授福克斯(Harald Fuchs)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是德国科学基金会的第一个德中特别研究领域的发言人,在这个领域,两国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研究纳米技术。福克斯教授还担任多所中国大学的客座教授,他认为,许多中国学者在欧洲或美国做过博士后,因此深受影响。"在共同的研究层面,有着类似的标准和相近的思维。"对于中国人在谈到问题时喜欢绕圈子、讲客气,福克斯教授说,中国学者也适应了直来直去,"基础研究要求不断地纠正,那就不能绕着说话。"

该报写道,"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客人也无需担心。观察一下就够了,不至于造成难堪。福克斯说,'要是不知道座次的顺序,可以敞开去问。'只是不要像在德国那样为了调节气氛,顺便开人玩笑或讲粗话。在中国,人的名誉极其重要,一句不小心的评语或无拘无束的热火让人丢了面子,会深深地刺伤人心。"

人权问题避而不谈

"在政治方面也类似。平时很少感到共产党制度,除了上互联网时会出现这类问题。尽管如此,要是对伙伴公开谈论人权问题,会有问题的。好在中国国家自然基金会重点在于自然科学,政治学的题目不属于资助的内容。"

盗版会被视作对发明者的看重

报道接着写道:"党中央的影响可以从对科学的政治控制上看出。如果中央想设立重点,资金会滚滚而来。与德国不同的是,有奖励制度鼓励在重点科学和自然刊物上发表论文。最优秀的人才也从外国召回。总体而言,在这方面一个全然非共产主义的竞争已经开始,中国学者很有动力。"

报道还说,"每当说到专利剽窃时,这种负面东西就总是被提出来。对此,福克斯提醒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可是,他也承认,中国确实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要是有人盗版,而且做得更好更便宜,更会被视作对发明者的看重。……"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柯睿礼(Matthias Kleiner)说:'双方的合作深受相互信任的影响,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编译:林泉

责编:李鱼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