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缅甸内战中扮演的角色 | 评论分析 | DW | 13.03.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中国在缅甸内战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投资给缅甸内战火上浇油”——这篇《纽约时报》的专栏文章在过去几日引发不少关注,《环球时报》也发文进行批驳。对此,德国之声采访了该文作者马修·史密斯。

Myanmar Flucht vor den Rebellen der Kokang

反叛武装"果敢军"与政府军冲突不断,数万民众沦为难民

德国之声:您在《纽约时报》上的专栏引发了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的批驳,称"与中国做生意会恶化缅甸争端,是非常奇怪荒诞的逻辑"以及"更应该帮助缅甸而非埋怨中国"。对于这样的批评,您要作何回应?

史密斯:我们并没有得出"与中国做生意"会使缅甸争端恶化这样的结论,而是认为:在缅甸战区的大规模投资确实煽动了紧张关系,对争端和暴虐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中国投资项目煽动民族和军事冲突问题上,您在文章《纽约时报》:中国投资给缅甸内战火上浇油以大唐公司与克钦独立军的事件为例#,暗示缅甸军方攻击克钦独立军是为了保护中方投资。这样解读正确么?您做出这个判断有哪些具体证据?

首先,这不是一个判断。我们采访了数百名目击者、缅甸北部战区灾难的幸存者,以及云南的克钦难民、救援人员、士兵等人。我们前往了(中国)投资项目所在的地区和缅甸正在经历战乱和暴虐的地区。我们的指责是基于对于缅甸战区第一手的调查研究和参考文献。中国自己也承认,争斗冲突发生在中国在缅项目的周边。

Porträt - Matthew Smith

"巩固人权组织"(Fortify Rights)的执行总监马修·史密斯

您在纽时的文章中也称"缅甸军方显然只有在取得更多地盘后,才会严肃对待和平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假设没有中方投资,民族冲突和地盘之争仍然会导致缅甸内战?对于缅甸军方而言,这其中是否有比中国投资更为核心的利益? 

即便在克钦邦和掸邦北部没有中国投资,很可能缅甸的民族战争仍然会持续。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政治冲突。但是我们并没有说,缅甸的战争仅仅是源于中国在大型项目上的投资。我们说的是,多个项目直接导致了对人权的侵犯、助长了冲突。

至于假设没有这些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争斗和暴虐是否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尚有争论的问题。同样地,如果没有投资者数十亿美元的生意在面前晃来晃去,缅甸的军方精英们会怎样看待北部领土,同样也是一个未有定论的议题。 

核心的一点是:在缅甸北部的战乱中,中国是一个非中立的利益相关者。

抛开中国投资可能给战乱火上浇油这一点,缅甸经济在过去几年是否从中国投资中获益?要改善缅甸的基础设施、避免其经济崩溃,除了外部投资外还有哪些可能的办法?

我在这里还要强调,我们并没有说"所有的"中国投资都对争端和暴虐起了推动作用。对于缅甸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伙伴,我在专栏中也这样表示,并为中国如何帮助缅甸迎来更好的社会经济未来提出建议。事实是,在持久的和平协议达成前,人们都不应该在缅甸战区进行大规模采掘投资。这一点适用于任何一国的投资者。

您认为国际社会应采取哪些行动,来协助果敢叛军与缅甸军方间的停火协议进程?

参与目前与缅甸政府停火谈判的其实不仅仅是果敢叛军,而是多个民族武装团体。国际社会应该为谈判的继续与成功提供真正支持。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民族武装团体明确表示,希望和谈时有美方代表在场。然而北京坚持,美国应被排除在外。这引起了民族武装团体的公开不满。

很显然,中国在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渗入了其对缅甸的干预政策上。在我看来,这(中国的干预)并不是很有效。同样,当(缅甸政府与叛军)在瑞丽举行和谈时,来自北京的代表告诉缅甸政府,不要允许国际援助机构进入聚集着大量流离失所者的边境地区。而直到今天,援助机构仍然被拒绝入境缅甸。这让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克钦人无法得到足够的人道主义援助。这对任何一方都没什么帮助。

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巩固人权组织"(Fortify Rights)的执行总监,也是"绿色回声组织"(Echoing Green Global)成员。他曾撰写多篇针对缅甸和中国人权问题的报告。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