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外交部以涉密为由不公开"三公"经费

2011年8月24日

本周二,中国外交部称,今年将不会公开"三公"经费。对于原因,外交部给出的解释是涉及国家秘密。外交部也成为目前唯一明确表示不公开"三公"的中央部门。

https://p.dw.com/p/12MvF
BEIJING, China -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Jiang Yu speaks at a press conference in Beijing on Dec. 2, 2010. China urged five other parties of the six-nation talks on North Korea's nuclear programs the same day to support a Chinese proposal to convene an emergency head-of-delegation meeting. (Kyodo)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曾出语"法律不是挡箭牌"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据中国多家媒体报道,8月23日,中国外交部综合处的负责人对外称,经过商榷及对照法律条款,外交部决定不公开今年"三公"经费。对于不公开的理由,外交部给出的解释是涉及国家秘密。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不公开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家保密法》两个条例做出的。外交部也成为目前唯一一个明确表示今年不公开"三公"的中央部门。

早在今年3月份,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决定,将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表示在今年6月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截至8月9日,在98个中央部门中,只有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尚未公布,其余95个部门均已公开。国务院港澳办和侨办,经过与财政部反复核实,两个部门不应在98家名单之列,不需要报全国人大审议,同时不公开的核心原因也是工作性质涉及国家机密。

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其中第14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中国每年"三公"消费相当于建两个三峡工程

在今年五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要求中央各部公开"三公"经费后,维权律师李劲松曾连续向多个中央国家部委申请公开"三公"消费开支的信息,大多部门的回复是这些数据和申请人没有直接关系,认为他不具申请资格。

李劲松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介绍,中国的"三公"消费,具有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官方标准概念:公务接待、公车支出和公费出境。但实际上,老百姓有自己的说法,那就是"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公"消费据中国媒体公开报道,一年9000亿人民币以上,相当于近两个三峡工程的建设费用。

李劲松也认为,作为纳税人,他有申请这些信息公开的资质,各部门不公开只能说他们自己心里有鬼。但他因此也承受了国家部门给予的压力,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他表示,暂不对外交部表态发表评论,但可能在不久后继续就各国家部委重新提起信息公示的申请。

国家秘密不是挡箭牌

德国之声也采访了中国另外一位维权律师刘晓原,他认为此次国家部委"三公"消费,不管是否真实,但很多国家部门确实作出公示,外交部作为国务院所属部委,理应公开,而外交部称"三公"消费涉及国家机密的说法并不能站住脚:"一个事项是不是涉及国家机密,要经过保密部门的认定。并不是说一个部委所有的经费都不能对外公开,不能以国家秘密作为挡箭牌,国家秘密一般指工作内容的秘密,如果外交部购买一辆车,用途可能是秘密,但这个购买费用就不是秘密;招待费也是如此,你可以不说招待具体的人,这也可能涉及秘密,从外交部的经费来说,我认为招待费、购车费等不属于国家秘密。"

作者:吴雨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