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愈发看重非洲资源

2009年3月21日

中国在非洲加强了经济活动:修筑公路、开发油田、开采铜矿、建造水库。《外交世界月刊》把这一切与毛时代的非洲政策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今天中国更多看重非洲的资源:

https://p.dw.com/p/HGFB
中国在尼日利亚的发展援助项目图像来源: AP

"满足中国工业对原料的需求现在是中国对非洲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北京政府不仅提供发展援助,有时也免除非洲国家的债务:2002年和2006年两次免除了非洲国家过期未还的债务,每次13亿美元。中国也鼓励在非洲经营的八百家国有企业必要时甚至可以接下低于成本的订单,重要的是要把生意做起来。

非洲市场上五彩缤纷的布料看起来很具有非洲特点,但往往都是'中国制造'。人所共知的做法是:非洲提供未加工的原料,以此换取中国加工的货物。非洲国家向中国出口的物资中,近四分之三是石油、天然气、矿石和其它矿物原料,除了石油生产国苏丹以外,所有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都呈现巨大赤字。"

《外交世界月刊》接着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的活动:1983年苏丹南北方爆发内战后,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撤出苏丹。当时中石油在中东和哈萨克斯坦难以立足,而苏丹处于真空状态,1996年中石油进入该国产油区:

"大多数油田在苏丹南北方激烈交战的边界附近,据说北方的士兵经常把中国工人的营地作为发起进攻的基地,好把苏丹南方人赶出石油产地。中国为开采石油在这里投入的资金超过了任何国家,今天苏丹石油通过中国的输油管直接流向红海,装上巨型油轮运往中国。中石油在达尔富尔有一个租借地,2004年在那里开采石油。那时,达尔富尔已爆发流血冲突。

中国目前约7%的进口石油来自苏丹,同时中国是喀土穆政权的最主要武器供应国。这样的伙伴关系在经济上对中国极其有利,而苏丹政府重视的无疑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好处。与西方相比,北京采取了极其实用的态度,把援助国对受援国提出尊重人权和民主进步的要求称为新殖民主义的工具,这就使得那些受到西方国家批评的政府尤其欢迎中国。

乌策教授认为,中国不干涉内政的说法只是一个神话,他以苏丹为例说:'中国干预其伙伴的事务,只不过这种干预总是只对当地的统治集团有利。不管谁当权,只要能保障中国获得原料,他就是中国的朋友。'尽管有国际禁运,苏丹内战地区达尔富尔仍然出现配备有中国武器的政府士兵,这就明显说明中国至少已间接卷入了这场冲突。

2008年,国际法庭首席检察官申请向苏丹总统巴希尔发出逮捕令,但巴希尔知道,至少有一个朋友支持他:中国在联合国大声疾呼,反对执行这一逮捕令。"

编译:王羊

责编:叶宣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