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共同打击假冒产品 | 经济 | DW | 08.09.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中国欧盟共同打击假冒产品

中国是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伙伴。但中国存在的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也是让许多国家头痛的问题。尽管中国有多项保护品牌的法律,政府也承诺加强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但效果并不显著。25年来,欧盟专利局与中国知识产权局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打击假冒产品。

真假难辨:仿冒(上)和原版(下)双立人刀

真假难辨:仿冒(上)和原版(下)双立人刀

尽管中国政府多年来承诺加强打击仿冒品盛行现象,但"中国仿冒属第一"的情况似乎没什么改变。中国许多城市里都有专卖假名牌商品的商店。这也是不少西方游客乐于光顾的地方。而假药、仿冒机车等商品的危害就比假名牌箱包要大得多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在产品展会上设立了投诉办公室,为参展的外国公司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听起来是不错的措施,而欧盟驻华副大使普尔赫( Michael Pulch)经常听到的情况是:

"许多来自欧盟的参展公司,看到旁边展台上展出和自己公司产品一模一样的仿制品,都非常愤怒。而且在投诉之后,仿制产品还不能被马上撤下展台。因此我们的建议是,接受投诉的办公室要有权马上将仿冒展品撤下展台,否则对投诉公司来说意义不大。"

欧盟中国合作打假

25年来,欧盟一直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合作。最新的一个项目是培训打假专家,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正规翻译:

"我们缺少精通中国相关法律的法学专家。大城市里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是一些仿冒公司会转移到法制薄弱的地方。我们希望,中国能设立专门处理侵权案件的法院。"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立普了解中国存在的各类仿冒侵权现象,他举例说: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在正规商店里售价是大约60元,地摊上的盗版只卖5,6块钱。这种违法行为当然要受到惩罚,但是我们不能仅靠检查人员和法官来解决问题。我们也必须改变消费者的观念,让他们学会尊重知识产权。"

田立普在位于慕尼黑的欧洲专利局学习了多年。他认为,西方公司对中国的抱怨有些夸张:

"许多西方公司不提自己在中国挣了大钱,而在出现问题时就马上抱怨投诉。我们加强打击侵权行为的力度,不是做给外国人看的,我们是为了保护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促进产品创新。这对中国来说很重要。"

中国专利申请数迅速增加

许多中国公司也持相近观点。2009年在欧洲专利局注册的中国专利产品数量是2005年的三倍。中国国内的专利注册量略微高于德国的专利数。欧洲专利局局长巴蒂斯特里提醒说:

"要看这些统计数字是怎么来的。中国的统计中包括发明创造、造型设计和一些工业设计。德国的专利数统计有所不同。当然,重要的是,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加,接近欧洲水平。不过,人均算来,欧洲在产品创新上还是领先的。"

作者:ARD 编译:谢菲

责编: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