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消费物价指数统计掺了水分?

2011年2月16日

中国通货膨胀一路高歌猛进,物价指数,尤其是消费物价指数(CPI),越来越引人关注。几天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CPI为4,9%,低于预期的5%以上,即刻引起包括互联网上的种种猜疑和批评,人们普遍怀疑这个统计数字掺了水分。

https://p.dw.com/p/10Hxn
三种谎言:谎言,被迫说的谎言,国家统计数字。本台供稿图像来源: DW/BilderBox

由法律规定还是由专家解释?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字后,官方媒体已注意到来自民间的普遍怀疑,新华网发表各色专家分析,解读这个和民间对消费物价飞涨的感受有着很大出入的数字。其中特别注意到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食品物价。香港媒体比如《苹果日报》发表分析指出:中国国家统计局早不调整晚不调整食品价格在计算消费物价指数中的比重,偏偏在这个价格类比上涨得最厉害的时候,下调了它在CPI中的比重。对照中国物价统计,德国联邦统计局物价指数统计专家蒂姆-比尔曼(Timm Behrmann)介绍德国物价指数统计的原则,他首先指出:

"物价指数统计是通过法律刚性规定下来的,统计法,物价指数统计法里都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物价指数怎样统计。同时,统计的方法必须透明。比方说消费者物价指数统计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调看:物价统计中都包含哪些商品,什么商品价格在计算物价指数的时候,比重是多少,这一切都有详细的记录,只要上网,谁都能核对。"

统计物价指数:是辩证法还是变戏法

相形之下,迄今来自中国官方统计专家们的解释就显得大而化之,南开大学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峒,在解释为什么国家统计局现在要下调食品物价在消费物价统计中的分量时,很笼统地说居民收入增加了,收入中用于食品的比重势必下降;而房子对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房子的费用在物价统计中的比重当然要提高,等等。在德国统计专家比尔曼看来:物价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消费行为的变化,不能不影响物价统计,但德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统计不关心一时一地的特殊物价波动,物价指数是分析物价整体走势的工具:

Lebensmittel Preise in Deutschland Flash-Galerie
房价涨得厉害时,它不算数;食品涨价厉害时,它是不是也不该算数?本台供稿图像来源: DW/Ilcheva

"比方说黄油涨价,人们就会改买替代黄油,这就是一时一地的效果。这就不能反应在物价指数中去。这个指数必须完全反应整体物价的发展。调查确定一类商品在物价指数中的分量,必须具体对社会进行有代表性的抽样问卷调查。比方说2008年以来德国经历了经济危机,但德国消费物价的计算权重,并不因此发生变化,目前食品在物价指数中的比重大约9%,五年之中没有变化;这不是说这五年中没有非常强烈的物价变化,比方说牛奶和奶制品,一段时间内涨得很凶,接近50%,并导致改变了人们购买消费品的行为。"


为什么统计必须独立于政治

这样的理由,在前几年中国国内消费者对国家统计数字提出质疑时,也可以从官方认可的专家那里听到,如房价为什么不计入物价统计中去。那时,这些专家的解释是:中国人向来注重饮食,食品是人们消费行为的重头戏。结合目前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层一再强调以民生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看现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对CPI的调整,很难不让人对其中政治的影响起疑。德国已故总理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总结德国纳粹历史,曾说:"在德国有过三种谎言:谎言,被迫说的谎言,国家统计。"正是借鉴这样的历史,现在的联邦统计官员比尔曼尤其强调统计必须独立于政治:

"即便现在也有人怀疑说:德国政界给我们规定方向,我们在统计上落实上面的旨意。我坚决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往往是我们完成了统计之后,政治家才从我们这里了解到统计中的现实。我们是独立的,我们的统计工作是独立的。不是说政治不想影响我们,而是它很少有办法影响我们。"

作者:一通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