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的非洲攻势

2007年1月8日

新年伊始,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开始了非洲七国之行。在新兴的石油开采国赤道几内亚,李肇星为中国无息贷款援建的广播电视中心剪彩。继15亿欧元的贷款之后,中国外交部长再次许诺给予该国19亿欧元的财政补贴。联想到去年中国国家元首胡锦涛和政府总理温家宝先后访问非洲及北京举办的中国非洲峰会,科隆城市导报惊呼:中国开始了非洲攻势。该报注意到,中国的援助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

https://p.dw.com/p/9fCu
2006年11月中国举行中非论坛。胡锦涛主席会晤与会者图像来源: AP

“改善基础设施的项目大多都是为了取得丰富的原料矿藏。北京的非洲战略有两个要素:其一保障中国企业获取非洲大陆的丰富矿藏,其二在拥有八亿潜在消费者的非洲为销售自己的商品创造良好的政治气氛。与西方商品不同,由于中国人生产成本低下, 贫穷的非洲人民可以买得起中国产品。

同时,对于非洲许多专制政权来说,北京是深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因为它不对这些国家的人权问题、腐败和混乱经济提出异议,只把精力集中在经济项目上。西方市场观察家注意到,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总额虽然还少于前殖民宗主国和其它工业国,但中国在日益扩大地盘,占据了最好的位置。”


原料、市场和政治支持

法兰克福汇报把德国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做了一番比较:德国的援助主要是帮助居民改善生活处境,如推广太阳能等小型项目。而中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大型的面子工程:

“中国人不害怕为政府大楼、体育场馆等非生产性的面子项目提供资助。西方观察家认为,至于这些投资是否真正能带来回报、是否损害环境、是否有利于受援国的穷人,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中国人宁可视而不见。受援国能否偿还中国的贷款,这一核心问题也没有人能回答。

中国的做法往往与其它给予援助的国家相反。当独裁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把这个原来经济兴旺的国家搞得一塌糊涂、民主国家纷纷撤出后,资本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进入了这个空隙。他们不仅在哈拉雷为这位当权者建造了豪华的官邸,而且向他提供武器。作为报答,中国获得了该国的铜矿。

这样的生意对中国大有好处:中国有了原料供应保障,开辟了新的销售市场,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大的政治支持。但非洲国家能否同样受益,就值得怀疑了。如果中国的贷款没有投入生产,非洲国家不久将为此付出代价。可悲的是,最贫穷国家的老债务得到了减免,但却由于背上了新贷款负担。”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