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 媒体看中国 | DW | 04.03.200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中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

尼日利亚总统亚拉杜瓦结束了对中国的四天访问,中国向这位非洲贵宾展示了中国建设基础设施的成果。新苏黎世报认为,中国看上了尼日利亚富有的能源资源:

“美国公司主宰了尼日利亚的石油,能源饥渴的中国希望未来在尼日利亚起到更大作用。为此,北京不仅政治上持谨慎态度,而且也向这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建设基础设施的经验。

尼日利亚是撒哈拉以南能源最富有的非洲国家,但民族冲突和腐败蔓延以及付之阙如的基础设施使该国的经济陷入了瘫痪,那里既没有运输道路,也没有有效的电力供应。最近几年,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用中国国家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在尼日利亚获得了数十亿元的订单,为该国建设发电站、铁路和炼油厂。据北京统计,中国过去五年在尼日利亚的投资增长了十倍,出口翻了两番。

中国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虽然在尼日利亚大陆和大陆架获得了一些开采权,但因为与不透明的尼日利亚国有石油公司存在意见分歧,加上尼日尔河三角洲的政治形势紧张,一直未能开工生产。去年,几名中国工人遭叛乱分子绑架,一度成为人质。今天,尼日利亚是美国的五大石油供给国之一,但向中国出口的石油量却微不足道。”

上周,伊朗帕尔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宣布,该公司即将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巨额合同。但在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与伊朗核问题谈判首席代表通电话后,伊朗公司发言人宣布,合同签订日期将推迟到‘不久的将来’,原因是伊朗石油部长时间安排有困难。柏林日报揭示了幕后的真相:

“实际上,对中国来说,现在与伊朗做生意成为引人注目的大标题,很不合时宜。因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周一讨论一项对伊朗更为严厉的决议草案,北京一月底对这一草案的第一稿已表示同意,中国不想成为外交上的绊脚石。

北京与德黑兰保持密切的经济关系已不是秘密。多年来,因伊朗执行核政策,西方试图孤立伊朗,但中国与伊朗的经济关系成了最大障碍之一。具有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藏量的伊朗是中国的一大重要原料来源,2007年,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安哥拉和沙特阿拉伯。去年,中国从伊朗进口了2050万吨石油,增长了四分之一。中国在伊朗的投入引起了美国不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说,这将破坏国际社会对伊朗施加压力的努力。”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