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2401 Presseschau

2011年1月24日

随着胡锦涛出访美国,中美两国营造出友好和谐的气氛。但是,这种和谐只是假象,双方的争夺将会持续下去,甚至有增无减……

https://p.dw.com/p/101XF
图像来源: AP

对于刚刚结束的中美峰会,1月22日的《时代周报》评论称,华盛顿对中国主席胡锦涛的接待"十分排场","极尽美国的礼宾之所能,包括在白宫前的21响礼炮。这个多年来最重要的国事访问应该圆满无暇、没有骚扰和难堪。"

这篇题为"中美之间的假和谐"的评论认为,不应将美方的表现解释为"软弱顺从"。

该报写道:"奥巴马在2009年11月访华时在北京被轻蔑地打发了。中国掂量过这位年轻的总统,认为他分量太轻,就像1961年苏联党魁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见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赫鲁晓夫看错了肯尼迪,中国人可能同样会看错奥巴马的。"

评论总结说:"无论如何,美国总统表现了本国对他所期待的强硬。他明白无误地提到两国之间的争议题目:被人为低估的人民币,在华美国公司被歧视,中国对反复无常的朝鲜的容忍,当然还有中国持续的对人权的破坏。

"胡锦涛打开自己的清单:美国向台湾供应武器;会见达赖喇嘛。但是,他不是来吵架的。他的访问要表现出两种意义来:中国与美国平起平坐地对话,同时是以世界强国对世界强国。而且胡本人是作为势均力敌的政治家会见奥巴马的。"

评论认为,胡锦涛也能"迎合一下批评者",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出人意料地表白"中国在人权方面"还有许多要做"。此外,"对于朝鲜新的、高度现代化的铀浓缩设施,他也在共同声明中第一次公开地表示担心。"

文章认为,奥巴马提到政治犯刘晓波的命运,"这给会晤一个完全特别的得分。因为,这位2009年诺贝尔奖和平奖得主为2010年和平奖得主做出努力,(而他努力的对象)恰恰是向那个将刘晓波关进监狱的、在白宫前受到热烈欢迎的人。

文章还说,"还刘晓波自由-----仅仅为此峰会就值得。但是,胡的和谐需求没有走得这么远。"

评论断言:"无论怎样和谐,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斗会继续保持,甚至还会增加。因为,随着经济上的崛起,中国在政治上的雄心和军事实力也在增长。在东亚,一个名副其实的军备竞赛早就已经开始了。

"因此,曾任克林顿内阁负责亚洲事务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鲁金斯学会的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提醒说,不要把'雄辩与现实等同起来'。"

评论说,"雄辩毕竟友好一些了。除了参议院多数党民主党领袖哈里暲锏拢℉arry Reid)之外,他在电视采访时称胡是"独裁者",并拒绝像其它他国会领袖一样出席白宫的国宴。"

评论的结尾意味深长:"事实上,人权也许只能缓慢地找到通往中国之路。但是,与自由的任何接触都会受到感染的。胡的指定接班人习近平刚刚将自己的女儿送往哈佛大学留学,这或许会有所帮助。"

编译:林泉

责编:石涛

以上文字摘自或编译自其它媒体,不必然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