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入乡也随俗 | 文化经纬 | DW | 06.06.2010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交响乐入乡也随俗

提到德国古典音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大多是贝多芬,巴赫,莫扎特。但今年五月受世博会邀请前往中国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却带去了不一样的旋律,而且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热烈回应。

此次世博之旅,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分别在上海,苏州和杭州三个城市献艺。谈到本次来华的印象,乐团总经理策奇嫚女士(Andrea Zietschmann)说:"特别是在上海,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变化,03年08年的时候,我注意到观众们与古典音乐接触并不多,而今年让我耳目一新的是,所有上海的观众在演唱会上全神贯注地在享受音乐,很多曲目对他们来说都不再陌生,甚至耳熟能详,大家表现热情,在演出结束后与观众的谈话中我也发现,古典音乐渐渐在越来越多人心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每个乐团都有自己擅长的曲目,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也不例外,他们比较擅长的是马勒(Gustav Mahler),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等富有浓厚德国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因为每次访华的国际乐团都会演奏几首经典名曲,观众会失去新鲜感,所以这次乐团特地选择了一些知名音乐家的"非主流"作品,观众反响热烈。有一位观众说:"像比如今天布鲁克纳第六,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开端,我们希望向布鲁克纳,马勒这些我们在国内乐团很难演的作品,德国的乐团可以多来演一演,我们由衷希望像今天这种演出以后多来一点。"

策奇嫚女士对中国古典音乐市场也表示信心十足,据她的观察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乐迷。不像在欧洲,大多古典音乐乐迷的年纪都偏大。她接着补充道:"当人们亲自去过中国,就很容易被这个国家不可思议的活力所吸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典音乐。这一点在德国就可以看到,因为很多中国人来这里学习音乐。还有像朗朗,李云迪这样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音乐家的出现,对中国乐迷也有一定的影响。"

令人哭笑不得的观众表现

同时,策奇嫚女士表示在除上海以外其他两个城市某些观众的表现让她哭笑不得:"我真的觉得我们在做先行者的工作,从听众的反应和表现来看,比如很多人会迟到,甚至有些人像看电影一样手里拿着零食和饮料,而且注意力也没有很集中,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大家对这种形式的音乐表演形式还不是很了解。"

策奇嫚女士还透露两年前在上海的音乐会上,手机声此起彼伏,指挥家甚至暂停了演奏而请求保持安静,这件事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估计也带来了不少影响。但是策奇嫚也希望中国听众千万不用觉得好像被羞辱了,因为她相信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行为可以学习和改变。

世界语—音乐

在本次中国访问演出中,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入乡随俗地把茉莉花作为加演曲目。但对策奇嫚女士来说,要理解中国人的办事方式并不像演奏音乐那么简单,这次和中国工作人员的合作中,在苏州因为某赞助商的忽然退出,让她遇到很比较棘手的问题,她时常会有在黑暗里摸索前进的感觉,但是她并不想以偏概全,因为她相信中国在发展,也很荣幸这次作为德国音乐大使的身份在中国访问演出:"我相信,抛开经济利益不谈,与人取得联系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音乐,它打开了许多机会之门,音乐会就是这样这样一种帮助不同文化加深彼此了解的桥梁。"

对于这一点,来自爱尔沙尼亚的乐团指挥雅尔维先生(Paavo Jarvi)也表示十分赞成。他介绍说,在世界各地演出,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观众,不光是中德之间有差别,甚至西方国家之间比如美国和欧洲也截然不同,因为:"欧洲古典音乐的起源或多或少是在德国,最有名的从巴赫到贝多芬到莫扎特,布朗姆,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都是说德语的作曲家,他们都有着德国文化背景,德国观众最容易和这样的音乐产生共鸣。"

但是这位两次获葛莱美音乐奖的指挥家再三强调,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人人都听得懂的语言,那它的名字一定叫音乐。

作者:安静

责编:叶宣

  • 日期 06.06.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NiDE
  • 日期 06.06.2010
  • 打印 打印此页
  • 固定链接 https://p.dw.com/p/N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