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自"中非" | 评论分析 | DW | 19.03.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评论分析

产自"中非"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考虑把生产线迁到非洲。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在不久的未来中国境内的流水线将全面关停。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经济在非洲获益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现在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任何地区都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在安哥拉参与石油开发项目,在埃塞俄比亚修建公路,约翰内斯堡市中心的中国商城也变得越来越大,在那里可以买到便宜的电器和塑料产品。

中国人在非洲已经活跃了数十年,而且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大陆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北京方面早就意识到非洲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之一。

未来市场

非洲的人口数量将在未来40年内增长一倍,超过20亿。非洲中产阶级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不久之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将生活在大城市,对智能手机、电视、家电、私人轿车的消费量也会随之加大。非洲的富裕程度提高同中国的作用不可分离。

中国政府当然在非洲一直有着自己的目的。尽管如此,双方还是发展出一个互利的标志性的伙伴关系。这一颇富成效的黑黄联盟秘方看起来是这样的:中国政府非常爽快地向非洲国家提供高达数十亿的贷款,这样非洲国家就可以改善各自的基础设施条件。中国政府的爽快和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方面不将非洲国家改善人权现状和打击腐败作为贷款前提。对于中国来说,把钱借给一个独裁国家还是一个民主国家,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

China Einfluss in Afrika Baustelle in Addis Abeba Äthiopien

中国在非洲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不过中国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条件。获得贷款的国家必须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大部分交给中国企业承担,另外还有一部分贷款非洲国家以石油输出或者其它原材料输出的形式偿还。这种协议的优势在于,中国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从工程建设需要的资金到提供人员技术培训,以及各种小的费用开支。

廉价生产

中国在非洲十分活跃已经不单纯是出于对能源安全以及获得建筑订单的考虑了,现在同时涉及到的还是一个正在兴起的销售市场。一些年来中国的廉价商品充斥着非洲市场,即便是低收入的非洲人也能购买得起。为什么即便是低收入的非洲人也能消费得起呢?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或者亚洲其它国家移到了非洲当地生产,至少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做这方面的考虑。

随着中国社会富裕程度的增加,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后可支配的年轻劳动力数量也会变得更少。更重要的是,中国希望提升自己在价值创造产业链上的位置,正如日本、韩国和整个西方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一样:移出生产环节,更多地专注于科研和发展。中国也希望走上这条道路。

不过这还不能说,中国即将失去"世界工厂"的称号。中国企业领悟到他们今后可以在非洲以更廉价的成本生产,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西方国家把这段发展完完整整地错过了。很多德国企业不去利用在非洲的机会尝试新的事物,而是更愿意在中国拉关系,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德国汽车制造业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西方企业不去寻找生产成本更便宜的地方生产,而是愿意在中国以更高的成本生产,中国当然还会继续长期获益。

反过来也可以说,感谢西方国家在非洲的低调,中国在这片大陆将占据更大的优势,中国将从劳动力和销售市场两方面受益。

作者泽林(德国之声专栏作者,在北京生活已20年)

编译:洪沙

责编:凝炼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