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亲身经历德国修道院生活

Volker Wagener2007年9月23日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也就是一般人称呼的“神甫”,属于德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家室、财富之累,身上穿着千篇一律的道袍,集体住在谢绝外人参观的“禁区”里。今天愿意在修道院度过一生的男性已不多见。一般修道院中的神甫大多已上了年纪,而愿意出家修行的年轻后继者却寥寥无几。因此他们非常欢迎世俗客人到修道院短期静修。德国之声记者在波恩近郊风景区玛丽亚-拉赫的天主教“本笃修道院”作了几天短暂停留。

https://p.dw.com/p/BigY
建于1093年的Maria Laach修道院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修道院寂静的十字回廊中,只有喷泉噼啪的水声作伴。48岁的海纳尔是中学教员,到修道院静修是他每年固定的安排:每年他至少留给自己三天时间,远离尘俗,进入清静的灵修世界。像他这样,暂时抛开繁琐的家庭和职业羁绊,来到陌生僧侣天地的人越来越多。或许有人会说,现在上帝的行情看涨。不过,海纳尔表示:“我猜想,‘去修道院度假’可能已成为一种时尚。我很想知道的是,修道院能够把这当成一种经营手段吗?玛丽亚-拉赫的本笃修道院肯定不能。”

每年平均约有三千人,到天主教本笃教派于1903年在艾费尔山区修建的53座修道院进行短期静修,而且人数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修道院的僧侣,每天在当地著名的罗马式教堂内进行五次修行礼拜仪式:他们唱圣诗、做祷告。到此静修的客人一清早就与僧侣们一同做早课。阿尔伯特神甫表示知道教徒和非教徒为什么愿意每天清晨五点半就坐在教堂的冷板凳上参加礼拜,而且来了还会再来。他说:“僧侣生活激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加上环绕修道院周遭的优美环境等等、等等,理由太多了。”

在一个人人寻求自我实现的社会里,天主教僧侣成为人们眼中具有真正个人色彩的人格类型。甚至其它宗教派别的信徒也深受吸引,跟着念天主教的主日祈祷文。例如虔诚信仰基督新教的安妮塔,她说:“向圣母玛丽亚祈祷是天主教的传统,我对这一部份并不熟悉。”

但她的闹钟在清晨时分准时响起。早课、祈祷和唱诗于五点半开始。她表示,平常这么早她是绝不肯起床的。

人们争相到修道院短期静修的原因,就像神甫出家的原因一样,不胜枚举:例如有人原先学习电机专业,后来受到上帝感召而皈依天主,作上帝的侍者;也有念完神学的大学生,选择了出家修行。进修道院短期静修的访客,很少是因为发生信仰疑惑而来此寻求解答。安妮塔说:“我进修道院是为了与日常生活进行一种断然区隔。”

与修道院结下不解之缘的韦伯,曾有过一段伤痛的经历:他原先是个富翁,但遭遇一次抢劫事件差点丧命,之后家庭和事业全毁,还在精神病院治疗了几个月,最后以宣告破产收场。但他认为这是上帝召唤他的信号,因此他顺应了上帝意旨,成为玛丽亚-拉赫修道院的常客。

修道院长本笃神甫观察到此静修客人的心得是:“我认为,他们都在寻寻觅觅,希望能在我们这儿找到别处无法得到的答案。”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